从最初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到后来的《大腕》《手机》,再到《非诚勿扰》等系列电影,冯小刚就是华谊妥妥的“摇钱树”。
在《1942》之前,华谊一共投资了冯小刚的12部电影,每一部都是赚钱的。
正如当年王中磊所说:“华谊的江山,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而冯小刚对华谊也好,对王氏兄弟也好,都是尽显忠心。
2009年华谊上市时,冯小刚作为股东之一,身价飙升。
他说,“我要和华谊一直走下去。”

彼时的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互为唇齿。
前者几乎将重心和依赖全部交付于冯小刚,而后者的电影的票房好坏则直接影响着华谊的股票。
可这份依赖就像是篮筐里的鸡蛋,筐落蛋打,全盘皆输。
所以,当冯小刚不再是票房保障,华谊也就到了衰败的时刻。

当赚够了金钱和名誉的冯导开始想要致敬理想时,华谊大手一挥投资2.5亿拍摄了《1942》。
谁知看惯了“冯氏喜剧”的观众,无法适应他的苦情戏,又恰逢同年徐峥的《泰囧》爆火,冯小刚这张“金字招牌”失灵了。

而票房失灵的直接结果,就是《1942》上映之后,直接让华谊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13个亿。
投资高达2.5亿的《1942》,最终只拿到了不足4亿的票房,除去影院分成等各项支出,华谊的亏损就达上亿元,股票大跌。
当年业界曾这样形容过华谊兄弟和冯小刚之间的评价:冯小刚打个喷嚏,华谊兄弟就感冒。
《1942》的失利,让冯小刚感了冒,让华谊发烧,烧掉半条命。

理想和情怀终究未能延续冯小刚的辉煌,而王中军和王中磊的这次决策,也成了华谊兄弟由盛转衰的开始。
屋漏偏逢连夜雨。
2013年,华谊兄弟出品了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
谁知眼见电影票房高达12.5亿,王氏兄弟却玩起了“过河拆桥”的把戏,拒绝支付周星驰八千万的分成。

惨遭背叛的周星驰,一纸诉状将华谊告上法庭。此事一出,华谊公司和王家兄弟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名头,名声一落千丈。
艺人出走,名导失灵,信誉受毁,华谊从一代娱乐巨头到逐渐落寞,只能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失守电影市场,多元扩张鸡飞蛋打
华谊为了摆脱对单个导演和明星的依赖,也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

想要进行转型,却只热衷于疯狂扩张,结果就是加速了华谊这场“造富神话”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