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人生大事》还不够。
文|刘南豆
编辑|张友发
从清明撤档后,《人生大事》终于在 6 月 24 日上映。截至发稿前,其上映 4 天的票房已近 3 亿,这个成绩给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而豆瓣开分 7.5,也为其后续的票房长线增长提供了可能。
虽然错过了被认为最适配的清明档,但《人生大事》同样走出了不错的曲线。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半个月以来,不少影城经理纷纷流露出的抱怨," 缺大片,太缺了。"
如果说自 3 月全国多地疫情爆发以来,国产片纷纷撤档是因为全国影院营业率有限,那么自 6 月 8 日起,影院营业率一直维持在 80% 以上,但正式定档的国产大片还是很少。
除《人生大事》之外,在灯塔专业版上,七八月份想看人数破 10 万的已定档影片仅有两部—— 7 月 8 日的《神探大战》和 7 月 15 日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曾宣布过定档 7 月的《学爸》《惊天救援》《新神榜:杨戬》近一个月内均未有新一步的营销动作,能否如期上映还是问号。
要知道,即使是自 2014 年以来最差的 2021 暑期档(2020 除外),想看破 10 万的也有 6 部国产片和 3 部引进片。
新片缺位,老片补位。本周,包括《长津湖》《红海行动》等在内的 20 部国产片即将重映,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这批重映片是否能撑起暑期档大盘,显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人生大事》的热、待映名单的冷,再一次把 " 定档 " 的难题推到从业者面前。
在毒眸(ID:DomoreDumou)看来,这背后是被疫情重构的内地电影市场的某种新规律——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度在下降,这对影片定档的决策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后疫情时代里,电影选择档期的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诸多变化和博弈中,伴随着观众的远离,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电影产业待解的新课题。但无论怎样,它都要求从业者不能再仅遵循过去的市场规律摇摆,而是必须转身,根据市场新规律积极灵活应对,寻找电影市场再度繁荣的机会。
今年的暑期档还有机会重现过往的繁荣吗?
复工需要大片
在疫情屡屡改变市场运转规则的当下,新的现实因素被无奈地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本轮市场复工初期。
在疫情前,一部电影的定档要考虑的基础因素包括:影片体量、宣发预算、同档期竞争关系等。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一部影片会选择什么档期和打法。
和档期气质是否相符,也是近年来业内讨论得更多的话题。比如丧葬题材的《人生大事》,原先定档清明,被认为是抓住档期情绪的一种尝试;反面案例如《四海》,在喜庆团圆的春节气氛中讲了一个悲剧故事,最终导致口碑两极化,影响票房表现。
但上述维度,都是市场常态情况下的考量。
以最近半个月的市场为例,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期的定档审批工作因疫情原因有所延后,许多希望暑期档上映的影片仍在等待定档批复的过程中,属不可抗力。
即便单从市场层面分析,大盘的复苏情况也没有影院复工率看上去那么乐观。
表面上,全国影院营业率已稳定在 80% 以上长达半个月。但不同地区的影院产出存在着本质差别,北京与上海等大票仓城市的影院票房产出较高但营业率较低。
北京地区尚未全面复工(截至昨日营业影院数为 181,此轮疫情爆发前为 230 上下),上海地区还尚未开始复工。以 2021 年为例,全国全年总票房为 470.36 亿,而北上两地贡献的票房为 47.55 亿,约占 10%。具体到影院产出,2021 年年票房前 20 的影院中北京占 10 家、上海占 3 家。
在一位资深电影发行人看来,北上两地的复工情况有限,是近段时间以来定档影片较少的原因之一。" 一想到 10% 的票房基本盘没有了,片方心里肯定是顾虑的。"
而要观察基本盘的恢复情况,需要重点观察除大片上映首日、节假日档期之外的平日票房水平。将其与疫情前的平日票房相对比,来判断大盘恢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