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时代赋予贞洁审美意义。
它的下一步,一定是以欣赏女性毁贞的耻感为乐。
比较讽刺的是,如今某些观众怎么卖贞嗑洁。
20 年前电视剧,就怎么鞭贞打洁。
2002 年的《爱情宝典》里,除了《赵盼儿救风尘》外,还拍了冯梦龙的《卖油郎独占花魁》。
写的是一个卖油郎秦重以真心感动名妓瑶琴,使瑶琴终于从良,获得幸福的故事。
当瑶琴被纨绔子弟强行脱了绣鞋,放逐在河岸。
被羞辱后的瑶琴心灰意冷,意欲跳河,却被秦重救下,她却觉得已是残花败柳。
秦重却回她——
人间世道
一个小女子怎能承担得了
我看小姐如明月
刚才之事更让我觉得小姐至纯至洁
一句话,不仅看到了瑶琴的生存之艰,更超越了她妓女的身份,看到了她本身。
同时,也解放了 " 洁 " 字。
打破了谈 " 纯洁 ",必谈性经验的刻板印象——这本就是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
只要你品性清正,为何不能至纯至洁?
一句话便把如今 " 非贞不能成女主 " 的大女主剧,甩出了 20 年的认知水平。
在如今的剧方,上着赶为 " 贞洁 " 赋予审美意义时。
谁还记得老电视剧人们,曾想尽办法揭露贞洁的 " 吃人 " 本质。
比如《火舞黄沙》。
一部曾因滤镜和故事背景被很多人错过的 TVB 好剧。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个年轻女子被绑在刑台上,围观的人群有的骂下贱,有的大喊烧死。
原来女子小卓,在丈夫死后没有安心守寡,私会其他男子,山上的人便要将她 " 点天灯 "。
没有人愿意去听,小卓嫁入夫家的遭遇是什么:
她是嫁给大病将死之人冲喜的牺牲品——嫁入不到半年,丈夫就去世。
为了守所谓的 " 贞洁 ",一个年华正好的女子,只能守着灵牌孤身过一辈子。
一旦她想追求幸福,她便会从 " 女人 ",降格为 " 祭品 "。
山上闹旱灾,经久无雨,山民认定一定是谁忤逆了天意,必须要推一个人去祭天。
小卓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祭品。
一个处处谈贞讲洁的社会,最后这种无理的道德枷锁,锁住的必定是女人。
而一个失德的女人,是会被文化开除 " 人籍 " 的。
这一点,不止是《火舞黄沙》里的民国如此,直到今天,女性的处境依然如此。
很多人以为," 贞洁 " 对女性的要求,仅仅是要她们保持一种违背人性的从一而终。
其实不是的。
贞洁牌坊所代表的女性义务,还包括让女性为他人的过错买单。
即,把男性对她们的掳掠、侵犯,也清算为她们的过错。
《火舞黄沙》的女主角春分,被马贼掳走。
待到赎回来,山民却认为她已 " 不干净 ",导致村里旱天打雷,大闹旱灾。
山民闹着要赶走春分,最后男主角阎万曦提出了个折中方案,要她九跪三叩到牌坊前,向祖宗显诚心,才得以让她留下。
这便是贞操观的本质。
如果一个女人有和他人发生关系的嫌疑,无论到底有没有发生,无论是不是出于她本身的意愿。
这都属于失妇节的范畴,女性是要接受惩罚,不值得同情的。
反观现代社会,一遇到女性受害事件,舆论就会给受害者找罪名,甚至造黄谣,以文化手段惩罚受害女性。
这些思维方式,都不是空穴来风、一蹴而就的。
这都是千百年来贞操观的历史遗留。
而,当老电视剧人们都在想办法拆掉社会脑子里的贞节牌坊的努力才刚奏效。
后来者不但马不停蹄地把那牌坊又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