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得救了自己,请别人都做烈女;变成烈女," 逆兵 " 便不要了。
《我之节烈观》,鲁迅
就像贞节牌坊,看似是女子荣耀。
真正受益的,究竟是当事女子,还是她的家族?
而为了守住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压根不存在的东西,女性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巨大代价。
《火舞黄沙》的结尾,当女主和另一名妇女,再次被劫色的马贼逼到悬崖。
当同行的人自己逃脱不得,却还在让她赶紧跳下去,宁死也不能丢掉贞洁。
但这一次,女主却主动扯开了衣衫。
其实这部 06 年的剧,在今天依旧被赞以先锋,已经是一种悲哀。
因为它的情节越是惊世骇俗,越说明,世与俗原来至今还未有更彻底的改变。
前阵子,央视有一部名为《代价》的纪录片,再次被网友翻出。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两位遭到性侵时,以跳楼的方式保住自己 " 清白 " 的少女,小雨和小珍。
小雨最终捡回了一条命,但小珍的悲剧却沉重地看不到尽头。
那一跳之后,她面临的是永远瘫痪在床。
家中其他人负担不起她的开销,母亲也因为照顾一阵子后,实在扛不住压力,失踪了。
最终愿意帮助小珍的是一群陌生的阿姨。
其中有一位的工作是看守公厕,于是把小珍安顿在公厕旁,大家轮流照顾。
瘫痪的小珍,因为排泄无法自主,为了方便照料,她的裤子一直是半脱的状态,下身只用布做了简单遮挡。
但,她能怎么办呢。
早在那无意识的纵身一跃之后,她已经失去了挣扎的基础。
小珍保住了 " 清白 "" 尊严 ",却也就此将身体和命运交给他人,交给 " 运气 "。
多少人在照顾她的过程中,看过她所谓的,就是大家认为最神圣的地方。
但是,我们又该去怪谁?
怪如此照顾她的志愿者?
那本是一群下岗阿姨,明明自己的日子也只是温饱,还要供养上大学的孩子,却依旧愿意无偿地伸出援手。
还是,怪小珍这样选择的不智?
未免太残忍。
就像纪录片里,看似比小珍 " 幸运 ",能站起来,重新掌握人生的小雨。
当她得知小珍的遭遇后,陷入另一种悲伤与自责里。
她害怕自己下意识的选择,经过大量的报道,是否真的成为一种误导。
其实受害者从来不缺自省。
而在这样泣血的自省下,我们又怎会觉得,反而还有资格与立场,去指责她们?
只能说,每个人的行为,其实都是社会风气潜移默化的结果。
一个 " 以洁为美 " 的社会,若让这样的风气成了因,自然结出诸多如贞洁 = 自重,选择贞洁的果。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
醒悟到 " 失节事大 " 是一场荒谬的骗局;
醒悟到贞操与生命的排序,从来就是个伪命题;
醒悟到在无可选择之时,活着就是最大的尊严。
当风气成为底气。
更多人才可能在避无可避的危险里,催生出不一样的下意识,才越可能走出与纪录片里的女孩们,不一样的结局。
十年前的影视剧,已经一把火烧掉了,只是几块石头的贞节牌坊。
如今女子之洁,实在不该以一种审 " 美 " 的态度回归,让 " 绝对纯洁 " 成为大众心底最高阶的美之所在。
别再将 " 洁 " 造神了。
道理从来不是,因为 " 选择贞洁 " 难做到,所以做到的人应当被标榜与放上神坛、应当被视作了不起的女主角。
而是从始至终,它都不该被选择,都不该是一个选择。
洁、节烈、烈女 ……
那不是壮丽的遗迹,而是早已被抛弃的糟粕。 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圆脸香芹、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