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大部分中文互联网世界中耳熟能详的梗都在梗博物馆里找到,只不过,展览方式可不仅仅是 " 梗图 / 模型 + 文字释义 "。
在 " 梗承 " 和 " 梗兴 " 两大展馆之间的过道处,梗博物馆全景式还原了《中国梦之声》的舞台,作为 B 站鬼畜常客的 " 波澜哥 "" 面筋哥 "" 高音哥 " 均是出自此节目。和该场景一样被全景式还原的 " 名场面 " 还有 " 杰哥不要 "" 鸡汤来咯 " 等等。游客路过时还可以开启原声,聆听熟悉的台词和音乐;也能将人物模型随意移位,让自己与朋友置身场景之中重现 " 杰哥 " 与 " 阿伟 " 的名场面也未尝不可。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只是一个博物馆的常规动作,那么真正展现出创作者独到的想象力的两个环节则是 " 马里奥的转场 " 和 " 我的世界沙盘 "。
前述展馆设计中,游客动线一直是平面移动。到了 " 二次元 " 和 " 玩家 " 两个展区之间,转场时需要游客从《超级马里奥》游戏中的管道跳下去,直达一个《超级马里奥》游戏风格的走廊。这个走出平面的转场设计如果要在现实中实现的话,极有可能让游客摔伤,而这也是虚拟展会的优势。
从左图的管道跳下去,就可以到达右图的马里奥走廊
这一优势在另一个设计中被进一步放大。在 " 玩家 " 展区的中心,有一个类似房地产售楼处里常见的沙盘,这个沙盘实际上是由《我的世界》游戏搭建而成的。而如果游客走过旁边的一道传送门,就会穿越到这块沙盘当中,成为缩小版的自己,外界的展馆瞬间成为巨物,从而实现 " 你站在沙盘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沙盘外看你。"
这与四迹的核心设计思路紧密相关。四迹表示," 我希望梗博物馆体现出虚拟展馆相比现实展馆的优势。我一方面肯定是尽全力去追求拟真,如果一进来就是一个宇宙的模样,游客肯定会觉得太假。但在拟真的基础上,我希望能有超越真实的部分——就是这些能让游客既不觉得失真但同时又是现实中很难做到的设计。"
谈及未来,四迹表示,还有很多创意,受限于技术难以实现。一方面是 VRChat 社区的局限性,使得包括实时播放视频、实时留言板、用户信息存档在内的功能暂时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是因自身技术能力有限从而难以达成的目标。比如做一个有活物游来游去的水族馆和走来走去的各种动物的动物园展区,展示各种传说中的互联网神兽;或者搭建一个舞台,让实时 3D 虚拟歌姬在上面一直唱歌跳舞,每个游客都可以自由选择角度参与围观体验。
《鲨笔》
" 但能力永远追不上脑洞。" 四迹感慨。
" 啥也落不着,但也值了 "
能力有限也是相对而言,本职工作是 B 站拜年纪项目画师和美术监制的四迹,尽管在内容企划和美术设计方面有底蕴,但关于博物馆策展方面的经验一片空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集结一群用爱发电的小伙伴,在《VRChat》中完成接近 400M 的地图建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VRChat》
四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的主要精力需要花费在下半年,而今年上半年恰逢上海疫情封控,居家的四迹诞生了做中文梗博物馆的想法," 想做这个不是基于某种灵感,而是我在思考做一个怎样的内容比较有影响力,于是倒推出了这个创意。"
在封控期间,四迹几乎将业余时间的所有精力投入在博物馆项目上,但这个需要多项综合能力的项目,总归是需要更强有力的伙伴加入,从更专业的角度提供支持。据四迹介绍,梗博物馆的首席 Udon 程序员 Sonic853,是以前画画认识的," 因为我的专业是画画,他的专业是编程,我们经常互相问对方相关的问题,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由于都是《VRChat》玩家,Sonic853 正好也在研究《VRChat》这一套独立的编程语言,于是便加入了梗博物馆的开发团队中,边做边学。
而 3D 模型监制时隐,则是完全在《VRChat》中结交的朋友," 我之前在《VRChat》里面做地图的时候,他说我这个模型做得不够好,想帮我完善一下,于是我就加了他联系方式。后来我发现他挺爱好这一块的,就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来做一个梗博物馆的项目,他也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