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而痛苦的康复期后,他才终于依靠拐杖行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那年他 9 岁,这一步,他期盼了整整一个童年。
虽然身体残疾,但郑智化并不软弱。
在《歌声传奇》中郑智化说:" 小时候最拿手的三件事就是追女孩、做生意和打架。"
有同学欺负他,拉扯他的拐杖,让他摔倒在地。
郑智化每次都会坚强地站起来,拼命也要和他们打一架。
一次采访中,郑智化说,他是残疾,但不是残废。
他从小就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绘画天赋极高。
学生时代,他的作品总被登在刊物上。
他头脑灵光,擅长做生意,在学校里倒卖东西,后来做起了玩具生意,还真就赚得了第一桶金。
坐着轮椅也不耽误他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有不少女孩爱慕他。
他也有过刻骨铭心的初恋,两人互相深爱,那段时光,郑智化一生难忘。
但是女友的家庭嫌弃他是残疾人,坚决反对。
这对年轻的郑智化是致命打击,他想过跳楼,却担心死相难看。
想过买安眠药,却凑不齐买药的钱。
在他写了 11 封遗书后,想法有了改变:
" 要把自己解决掉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事情,去死就是认输。"
" 与其浑浑噩噩的死,不如好好活出一番天地。"
如果不是深受残疾之苦,郑智化不会对社会有这样深刻的思考。
郑智化曾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话:
" 我如果脚没有小儿麻痹,我应该不会写歌,不会画画,不会写毛笔字,更不会当一个歌手或艺术家。"
"7 岁以前,我几乎都是靠爬行移动身体,爬行的姿势是趴着,双腿走路是站着,天生注定我看东西的角度和其他人不一样。长期观察别人的结果,养成了比较敏锐的观察力。"
郑智化早年间做过职员,也成为过最顶尖的广告人。
但是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转行,成为了一名歌手。
有人说,是郑智化的出现,让流行音乐有了对现实社会思考。
1988 年,27 岁的郑智化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老幺的故事》。
当时的台湾流行乐坛,几乎全是情歌。而他这张专辑却聚焦了台湾矿难。
1984 年,台湾地区发生的三大矿难,都集中在台湾新北市的九份附近。
在 1992 年出版的《智化的传奇》一书中,郑智化写道:
" 我不是矿工的儿子,我也不住在九份,但是对九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第一次知道九份,是从报上报道的海山、煤山两次大矿灾开始 …… 自恃是知识分子的良知,我决定为这块悲剧的土地做点事,虽然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曾去九份矿区居住,看到了矿难背后人性麻木:
" 挖土碳啊!不是死在坑里,就是死在床上,有什么好可怜的?命哦 ……"
他也看到都市与家乡之间发人深省的矛盾。
仅仅两句歌词,就写出了新一代和老一代,不同的选择,却有着相同的宿命。
" 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
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
郑智化的歌里有太多真实的故事。
《堕落天使》是郑智化写给一位底层悲苦女性的歌。
郑智化曾在面摊儿上,遇到一个浓妆艳抹、提着一只断了跟的高跟鞋、满口粗话的年轻女人,吃完面,女子就走进了对面的风月场所。
没想到两年后,郑智化又遇到了她,而这时候,女人已经没了浓妆,怀里还抱着一个吃奶的孩子,盘下了这个面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