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却说不用,还吩咐让人准备洗澡水,他要沐浴更衣。他的妻子心里十分疑惑,这都要被处死了,怎么还有闲情洗澡啊?

可是她看丈夫那么平静的表情就以为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所以悲痛地去按吩咐做了。没成想,刘墉的这一举动,人们事后才知道他的高明之处。
再说刘墉在家中彻彻底底洗了一个大澡之后,就顶着一头湿发又出门了,刚好遇见了正急着要出宫的乾隆和和珅一行人。原来乾隆吩咐的仆人只见刘墉在家中久久没有出来,于是就来回复。
皇上也是怕他真的自杀,马上要出宫阻拦,不成想刚好碰见了顶着一头湿发的他。
见到他没有真的去自尽,乾隆心里一阵庆幸。但表面上还是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乾隆这时候也弄不懂刘墉到底是什么意思,按理说没有去跳河就是抗旨了,于是乾隆就问他:“你怎么没有奉旨去自杀呀?”

只见那头的刘墉倒头便拜:“回皇上,臣确实是去跳河了,您看臣的湿发就可以作证。只是臣在水中将要气绝之时,忽见屈原前辈,前辈告诉臣说当今圣上乃是一代明君,你们这些臣子怎么能以一己清白身死之事而使皇上面临天下臣民的口诛笔伐呢,这是不忠不臣之举啊!
臣听到这些话顿觉有理,深感羞愧,辞别先辈之后马上从水中爬起来,出来回复皇上了。”
乾隆听到这话自然是龙颜大悦,内心也是对刘墉的应变能力赞叹有加,直接扶起刘墉起驾回宫了。

一旁的和珅听完那些话也是会心一笑,他和皇上一样,当然知道这都是刘墉瞎编的,但本就无意处死刘墉的乾隆不正是想要这样的回答吗?
于是他也自然是跟着皇上,表面对刘墉道贺,至于内心是不是对刘墉没有死成恨得牙痒痒,谁又知道呢。
总结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一代明君乾隆大帝尚且有这种时候,那千百年以来无数帝王身边的忠义将相之臣因为直言进谏而触犯龙颜招来杀身之祸,身死朝野的情况也一定也是数不胜数。
然而正如刘庸假借屈原之口说的,当世得遇明君自然要尽力辅佐,以开创盛世王朝;当时如若昏君在立,那以身死国就是一种悲壮行为,一定会为后世所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