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1992年的电影《本能》出自荷兰著名导演保罗·范霍文,可以说这部电影充满了这个作者导演一贯的气质,在暴力和性之中探讨人性本身的原始欲望,在这种人无法掌控的欲望之中不断进行自我的“毁灭”。
《本能》的故事内核其实十分简单,无非是一个具有杀戮欲望的女性如何运用自己的女性魅力一次次洗清自己的罪名,精彩的部分在于范霍文无论是在叙事结构上还是电影手法上,都设置得极为巧妙,使原本一个好莱坞经典的故事语境数次颠覆观众的想象。

创新性叙事结构及电影手法
《本能》采用了一个非典型的戏中戏结构,“蛇蝎美人”气质的女主角凯瑟琳是一名作家,电影在一开场的时候就用了极强的感官刺激性场景,即——在激烈的性爱过程中,凯瑟琳用冰锥刺死了退休摇滚明星强尼·博兹。
在故事之后的进展中,我们得知,这原来是凯瑟琳所著的一本小说里的场景。于是,这个一开始就揭露了杀人凶手的场景变成了一个谜团,这究竟是导演将凯瑟琳小说场景还原的虚构性场景,还是真实发生的场景?毕竟在好莱坞一贯的悬疑手法之中,这样开篇就告知“杀人凶手”是谁的模式只存在两种可能性:1.引导观众错认杀人凶手,并且锁定这个“杀人凶手”,而在最后进行反转,即凶手并非一开始杀人场景中的这一个,产生出乎意料的作用;2.提前暴露出杀人凶手,展示凶手如何与警察周旋-逃脱-最后落网的过程,产生叙事的张力。

而当我们究竟第一个场景的真实性时(即纠结究竟是何种经典好莱坞惯用模式时),我们就进入了范霍文的圈套,因为从始至终范霍文所构建的并非是一个戏中戏,而是运用电影中另一层的虚构空间(即主角撰写的小说)来展开一场心理游戏。
于是,之后故事的发展几乎与第一个杀人场景没什么关系了,这有些像希区柯克的“麦加芬”手法,在故事初端引入一个制造悬念的工具,如在《惊魂记》中,最开始我们关注的是卷钱逃跑的女人,但在之后故事的进展中,初发的悬念已经不是关键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在《本能》中,范霍文将这种机制进行了叠加,在并没有彻底抛掉第一个“麦加芬”的同时,注入了另一个类第一个“麦加芬”的“麦加芬”。让我试着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释:
第一个“麦加芬”:杀人凶手模仿凯瑟琳小说情节的手法,用冰锥杀死了摇滚歌手;
第二个“麦加芬”:凯瑟琳开始撰写她的新小说,她对参与这次破案的尼克警察说到他是她新书的主角。

于是,在第一个“麦加芬”的悬念被搁置的情况下(即我们还不是那么确定杀人凶手是否是作者凯瑟琳),新的“麦加芬”叠加在这个“麦加芬”之上——我们开始设想,凯瑟琳如果真的是杀人凶手的话,那么尼克就处在时刻会被谋杀的危机之中。
在这样的叙事架构之上,匹配上范霍文的电影手法,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博弈的作用。凯瑟琳身上背负着第一个案发的嫌疑人罪名,并且尼克在一开始是坚信这一点的,而在凯瑟琳对尼克的引诱之中,尼克明知自己或许身处这样的危险,却依旧一步步走向凯瑟琳的“陷阱”,在几次具有强烈感官冲击的性爱场景中,范霍文动用与第一幕相似的场景与手法,这种相似性的还原让观众如同再次置身于第一幕的血腥现场,在性爱越来越激烈的过程中叠加着观众对不知道是否会发生的杀戮欲望场景的“假象”,于是在一个性爱的场景中,引入了暴力的并置,同时也是范霍文这部电影的主题:性和暴力是同构一体的。

一种不完全的“女性主义”
有人说《本能》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这也许并非范霍文特意制造的,只是在他不经意的反好莱坞电影模式之中,也颠覆了好莱坞一贯的男权主义。
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中指出,经典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之中,女性始终处于被男性“凝视”的客体位置,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但在《本能》之中,女性不再是全然被动的他者,而是引导着欲望的呈现,甚至在影片中尼克想要“占有”她的过程中脱身而去,她的性欲望以及杀戮欲望均来自于她的“本能”,这就相当于承认了女性与男性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意义上都具有力比多(这原本是专属于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