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最讽刺的一幕是,圆圆的小同学文良来家里做客,他贡献了两段经典对白,也是颇有深意的两段戏。
一是和傅老头探讨"爷爷"的问题。
"爷爷,看您这风度、气质,以前一定当过大干部吧?"
"不能这样说吧,都是为人民服务喽!"
"我从来没见过我爷爷,他已经死了,听我爸说,他活着的时候也不是正经人,只不过是个要饭的。"
"不能这样讲,旧社会穷人去要饭,那也是迫不得已"
二是和圆圆的爸爸贾志国探讨"上班"的问题。
"叔叔,您每天都上班,是上班族吧。叔叔,您就没有别的本事啦?"
"您没听人说吗?有本事的当老板,没本事的摆小摊儿,不三不四去上班儿"。
虽然这句话确实戳心窝子,但也是九十年代全民价值观的缩影,那时候全民创业、地摊热也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说的是大实话,可这个小孩文良也成为《我爱我家》里嘴巴最损、最欠揍的一个形象,说明编剧在潜意识里仍把商人看作是"没有涵养,见利忘义"的刻板形象。
▲贾志国要轰他走。
因此剧中对于"商人""生意人"有着诸多摇摆不定的描写,有时会让观众觉得他们出手阔绰、玉树临风,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是白马王子;
有时又会在台词里暗戳戳地讽刺他们。李雪健和宋丹丹对谈里,宋丹丹说"你们生意人有几个老实人啊?"
李雪健却辩白:"我们生意人也是分档次的!"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正说明那是一个思想激荡、观念开放但磨合、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导致社会氛围又热烈又乱象丛生的时代。
商品经济里,乱也是真的乱。和平为了兑奖券,买了很多"金刚砂"牌手纸,结果不仅手纸难用,奖也没兑成;
贾志新和旧女友联络,对方托他倒卖一个BB机,结果女人却是个骗子……剧情看似荒诞搞笑,却是那个时代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
▲金刚砂牌手纸,属于"费力撕"公司,每次傅老头用之前,都要经过"软化处理"。
在这样"经济过热"的大氛围下,很多人蠢蠢欲动,想下海,别管抓螃蟹还是抓小鱼,全凭本事。有人抓到了,成为时代淘金者,有人没抓到反被咬伤,有的干脆成了骗子,有的游了会泳发现还是岸上好……
▲1990年,"三角债"盛行。当年12月,一家号称全国首家讨债技巧函授班在北京鼓搂开业。
▲1991年5月,北京,京成酒楼招聘六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留学生做服务员,此举吸引许多中国客人来此品味"洋服务"。
▲1992年9月,大连天津街。小老板们站在自家的柜台上观看服装节巡游表演。
▲1993年,广东深圳,正用大哥大通话的行人。
▲1996年,陕西西安,服装市场。
▲1998年,广西桂林风景区,当地一家农妇在自家门前招揽生意,并且还在门庭墙围上用英语写上广告。
像贾志国,他看到同龄人各个都混得好,自己也想下海,但是折腾来折腾去,不但没成功,反而损失良多,又乖乖回来当了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