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住了几天,助理们先受不了了,跑回了城里住宾馆。
海清却把那间用铁皮隔出来的小房间住出了生活气息。
每天跟着姨夫一家忙活。
姨夫下地干活,她学着怎么插秧、收割。
姨母照顾家禽,她学着怎么喂菜、接生。
养到鸡啊、羊啊都已经认得她,拍完戏后也舍不得走。
为了外形更贴近真实的西北农妇。
海清一直穿着村民的旧衣服、盖着旧被子睡觉。
影片里唯一一条新头巾,买来后被她每天晨跑时围在脖子上,用汗水和阳光 " 加速做旧 "。
还要时不时喷一些 84 消毒液,生怕被观众看到一丝不自然。
因为需要干农活,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农村人的皮肤往往老化严重,干燥发黄,眼神也黯淡无光。
海清一个城里人,没有这些 " 特点 "。
唯一办法,晒。
每天没事就跑去地里头,盯太阳。
最后戏拍完,喜提脊柱侧弯、眼球黄斑等等一系列慢性病大礼包。
而结果有目共睹。
在《隐入尘烟》里,她发挥出了几乎是年度最佳的演技。
或许不应该说是演技。
她完全让自己成为了那个残疾的、自卑的西北农妇。
可她还是不够满意。
要拍一段男女主两人拍摄结婚照的戏。
姨夫本来就不怎么照相,那股面对镜头僵硬不自然的感觉很容易找到。
而她因为太熟悉镜头,反而不知道应该把眼神放在哪。
拍了一条又一条,导演都觉得够了,她还是觉得自己 " 假 "。
她说," 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演员和一个素人。"
为什么要提前去体验农村生活?
为什么要主动去吃苦?
这便是答案:
在镜头下,演员不应该被看出来自己是演员。
《隐入尘烟》可以称得上是今年内娱的 " 奇迹 "。
很难见到一部文艺片能在公映后,评分不降反升。
观众不是傻子。
作品有没有用心,一看便知。
电影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家禽一只一只从小养大。
农田一片一片亲手播种。
房子画了图纸、砌了土砖,耗时三个月盖了起来。
我们总是吐槽内娱影视剧悬浮。
就连拍个城市里的普通打工人,都能拿着 6 千块的月薪,住一万二一个月的大平层。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个圈子里的人被金钱浸淫久了,就以为自己天生高高在上。
怎么还找得到 " 打工人 " 的状态呢?
前几年高以翔出事的时候,明星纷纷转发卖惨。
说演员是个 " 高危行业 ",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抵制压榨。
可。
对于艺人的团队成员来说,对于每档节目的工作人员来说。
明星才是他们的老板,才是 " 压榨 " 的主动方。
吊威亚、躲爆炸 …… 尽管它们的危险系数很高,却是拍摄必需。
明星推掉了风险,就会有其他人承担。
谁呢?
那些拿不到片酬零头的替身、群演。
踏进这个圈子,就意味着可以轻松拿到高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