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君说自己卡里只剩 100 万就很慌了。
十八线小演员感慨自己片酬太低,对标的依然是百万年薪。
已经糊透了的小爱豆胡春杨因为 " 摆烂 " 被骂得狗血淋头。
一路幸运地走来,进大公司、参加选秀、出道。
实力不怎么样,却靠着综艺里的性格轻轻松松得到粉丝的爱意。
这种爱随着时间消散,没有了粉丝,也就没有了找上门的工作。
他也知道自己连小成本网剧都演不好,但就是不愿努力改变。
因为尝过天上掉馅饼的滋味,所以觉得自己没必要费那个做饼的劲。
这是如今内娱畸形生态的一个小典型。
当然,大部分明星没有摆烂。
聪明的卖惨,是把本职工作营销成努力、敬业。
哭戏没用眼药水,要买热搜。
打戏不用替身,也要买热搜。
通宵一晚上,# 心疼 # 就刷满了几万条。
不过这种惨,在日薪 208w 被曝出以后,只能是一戳就破的谎言泡泡。
娱乐圈的高薪本是才华和努力的奖赏。
如今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的杨紫琼,曾经是亚洲片酬最高的女演员。
因为她拍武打片从来都是亲身上阵。
拍摄电影《阿金》,从 18 米高的桥上跳下来,直接伤到了颈椎。
导演许鞍华在片尾对她致敬,观众也因此而感动敬佩。
但没有人会说,这行风险很大,你是个身价极高的明星演员,不用冒这个险。
那时,就连当 " 花瓶 " 的张曼玉,都不得不为了角色直面危险。
现在看来,都能被称作一句 " 戏疯子 "。
可这种褒奖,便对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内娱缺 " 疯子 ",也缺 " 疯作品 "。
但最缺的,是视他们如常的目光。
其实我不想用 " 疯 " 定义这些敬业的、有追求的人们。
因为他们,才是这个行业,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