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当然不对,但也反应了当时国产剧在这一方面的初级。点点自己算得上最一批的美剧爱好者,边看美剧,边替国产剧有点着急。" 塑造的人物不现代,节奏太慢。当我看了美国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时,便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们对医生这个职业反映得很职业化,却又不让观众感到是一部行业片。"
美剧,是 2012 年前诞生的国产医疗剧不可回避的模仿对象,甚至同一部作品被盘出包浆。2005 年以急诊室为背景的《无限生机》,不仅片头完全模仿了《急诊室的故事》,其中的病例和人物关系也有着浓重的模仿痕迹;到了 2012 年的《感动生命》,剧情和人设都与《实习医生格蕾》有重合之处。
类型片是商业化市场出现的品类。从 2001 年的《永不放弃》到 2012 年的《感动生命》,正是民营资本力量大量进入剧集市场,市场生产剧集的思路转变的阶段,因此,不仅仅是医疗剧,这一阶段的多数国产都市剧,都离不开对美剧快节奏情节和多面人设建立的 " 类型片 " 学习。
在这一阶段,医疗剧仍然属于冷门题材。2013 年,医疗剧《到爱的距离》播出,制片人是彼时仍就职于山东影视集团的侯鸿亮。他对媒体表示,该剧的创作初衷源于一位业内前辈," 他说电视剧年产量 1.4 万部集,但两类题材却严重缺失:医疗、教育,而这两类题材与民生密切相关。"
不过,虽然抱着要做一部行业剧的决心,《到爱的距离》宣传时的用语是 " 大型医疗励志情感剧 ",医疗还是情感的定语。这也是彼时绝大多数医疗剧,或者说行业剧的缩影:主角并非 " 医生 ",而是青年的成长和爱情,只是这部剧里他们刚好穿着白大褂。
该剧播出一年后,医疗剧一改往年几乎一年一部的出片节奏,一年连上 6 部。其中,顺应二胎政策的《产科医生》《产科男医生》,有着 " 听产妇叫声就判断出宫口已开 "、" 模拟打麻将的声音,让喜欢打麻将的植物人产妇顺产 " 等雷人剧情。
《青年医生》则贡献了 "9% 的生理盐水 100 毫升 "" 再加 40 毫升的甲强龙静脉滴注 " 等经典错误,应该是 "0.9% 的生理盐水 " 和 "40 毫克 "。如果按导演赵宝刚 " 它首先肯定是一部都市偶像剧 "" 主要是体现 80 后的迷茫 " 的思路,这样的错误能出现也就是意料之中了。主创们似乎只是想借医疗剧的 " 精英范 ",包装 80 后的成长和爱情故事。
《心术》则是在彼时热门的 "80 后成长和爱情故事 " 基础上,压上了 " 话题剧 " 的砝码。医疗剧是话题剧很好的生长土壤。毕竟,医院是人间悲欢离合集中爆发的地方,是时常与死神贴身肉搏的地方。
集中呈现并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的 " 话题剧 ",是编剧六六所擅长的,《心术》之前她就写过聚焦一线城市住房问题的《蜗居》,和婆媳矛盾的《双面胶》。而在《心术》中,她以医患关系为主要描写对象,并将它作为象征探讨现代社会的信任缺失。
" 我相信世上 95% 的人都是善良的,但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不信任?我希望把我观察到的一些问题、矛盾,融化成故事给老百姓看、让老百姓接受。" 因此在《心术》里,观众能看到职业医闹上门索赔、医生失职引发惨重后果,患者殴打医护人员等医疗纠纷剧情。
《心术》
此后的医疗剧,医患矛盾等会被有意淡化。曾有医疗剧的编剧对毒眸(ID:DomoreDumou)说,剧本里的医闹情节,在拍摄时会被一笔带过,不能放出有医护人员受伤的情节。还是有收贿赂、重业绩而不是病人实际情况的 " 反派 " 医生,但他们最后要么受到了法律制裁,要么一心向好,热心公益。
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市场需要医疗剧,官方机构也需要借由医疗剧作为媒介,向更广泛的用户科普医疗知识。卫健委也参与到了医疗剧的生产中。收官不久的《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是由卫健委主导力推的医疗剧,而待播的《谢谢你医生》中,卫健委是出品方之一。
必须要有医疗剧
今年夏天,台湾、香港、大陆三地接连上了三部医疗剧,且风格迥异。
台剧《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一个反常规外科医生到乡村行医的故事。女主角是一名失去做手术动力的女外科医师,为了逃避黑暗的过去到乡下任职,在急诊室见识到各式奇特的动物伤害,城乡医疗差距也就在她的奇葩行医历程中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