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友们不加节制地放大自己的怒火,并将其无差别地倾泻到非肇事者身上。
他们跟打人事件的施暴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互联网时代的 " 连坐 "。
02
敲黑板。
不论是连坐,还是加码。
那些吵闹的声音背后,不是在表达正义,而是在宣泄恨意。
这个恨意有一个很常见的名字。
歧视。
把人标签化,把人区隔开,然后肆意嘲讽、谩骂、侮辱、伤害。
以此来抱团,满足自身卑劣的自尊,发泄生活中的情绪不满。
而其中,最常见的歧视。
是地域。
——这个早就被互联网淘汰过的腌臜东西。
因为唐山打人事件在简中网络的裂变式爆炸,唐山成了地域歧视热衷者的新宠。
开始,是一些人,在唐山烧烤相关的内容下不消停地冷嘲热讽。
接着,拿唐山大地震开起了完全不好笑的玩笑。
且不说大地震是所有唐山人民的伤痛,这场发生在 46 年前的灾难,又如何能跟今天的惨剧产生半点因果关联?
最后,但凡跟唐山二字沾边的一切事物,都遭到了部分网友的全面抵制。
当山呼海啸的情绪形成。
任何一点公道的声音都不被允许,它们仿若大海中的浪花,瞬间消失不见。
比如唐山官方媒体刊登了《我是唐山人,我有话说》的文章。
结果评论区各种阴阳怪气。
比如有人试图心平气和地给唐山人正名:
但这种声音很快被淹没,被扫进角落。
但留下的呢?
是大众把对黑恶势力的不满,倾泻到了全体唐山人身上。
是绝大多数不惹事的平凡唐山人都被这种连坐的莫须有罪名,被这种似乎不网暴就无处发泄的恶意,误伤到。
这公平吗?
而这种地域的歧视,曾一度广泛存在。
从主流宣传,到民间认知。
甚至都不以贫富有丝毫差别。
而这种根植在不少人心中的,通过贴标签,欺辱他人来给自己的 " 愤怒 "、" 不满 ",乃至 " 无法理解的常识 " 去获得某种 " 解释 "" 答案 " 的方式。
是歧视诞生的重要原因。
毕竟,有些人,永远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如天生就不懂得将心比心一样。
尤其是,当这份歧视碰到了疫情。
就像自己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地一样。
绝大多数新冠患者,如果有选择,没有人会想得这个病。
但现在。
因为这份同样 " 无法选择 " 的东西。
他们就必须成为受害者,去忍受暴力,承担伤害。
这公平吗?
那些施暴者们,不可耻嘛?
幸运的是。
这种种荒诞,也在一点点地得到纠正。
比如事情发生后,上海官方明确表态阳性康复者求职时不得被歧视。
比如那位住在虹桥厕所的女工,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很快在各方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
公义还在。
事情也有了一个能够接受的结局。
03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里,有一个著名的测试。
面对测试对象,测试者会连着念出好几个名词。
同时监视对方的眼睛。
用以判断测试对象,是复制人,还是正常人类。
而区别他们的最主要方法,就是人类才有的特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