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
它以“反腐倡廉”为主题,不管是剧情的安排还是角色的演绎,都获得了观众非常高的评价,因此这无疑是一部经典好剧。
按照一般常理,一部电视剧在首轮播出之后,只要它质量过硬,并且能够保证收视率,就能在各个卫视重复播放。
可是《人民的名义》在首轮播出获得傲人成绩之后,却变得越来越低调。
其实,这部优秀的作品难以“重出江湖”的理由,与它自身的优点密不可分。
一、人民的名义有多受欢迎
《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制作的。
从开播起,它在收视率和话题度上都创下了不菲的成绩:单集收视率破8,创下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收视率的最高纪录!
《人民的名义》甚至还掀起了一场“全民追剧热”!
自开播起,关于它的讨论铺天盖地,在当时,要是没看过《人民的名义》,不了解有关它的“梗”,那就没办法和人好好聊天了,因为大家都在聊这个呀!
要看一个东西火不火,去某宝上搜一下就知道了。
在搜索栏输入《人民的名义》词条,出来的相关商品都能有一大堆,琳琅满目。
达康书记的同款杯子,同款衬衫毛衣马甲...
这部剧之所以能做到一开播就爆红,和它的诚意密切相关:开局就是“王炸”。
在前两集,几乎所有人都被侯勇精湛的演技“欺骗了”。
谁能相信,一个生活朴素、义正言辞地教育反贪局人员“要为人民服务”的人,会贪了两个多亿?
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赵处长(侯勇饰)是绝对清白的,侯处长(陆毅饰演)就是一个自负的没事找事的人,在故意刁难人家。
可当镜头转到赵处长的豪宅里时,不仅赵处长的腿软了,观众们的神经也被撩拨到了——这部剧的尺度这么大吗?
一屋子的软妹币,足足两个亿!这是可以拍给我们看的吗?
就连现场的点钞手法,都令人啧啧称奇,这些点钞员可是剧组请来的、货真价实的银行在职员工,他们还参加过数钞技能大赛呢!
从一开始这部剧就在告诉观众它的诚意,它要通过反腐的主基调,把官场中的生活细节、官员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就连大批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也涌入了讨论之中。
在玄幻、修仙、伦理、偶像剧霸屏的时候,《人民的名义》就这样杀出重围,卷走了各年龄层的观众,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
谁说年轻人只看偶像剧?只要正剧拍得好,有逻辑有内涵,一样能吸引人。
正如编剧周海森所说:“我们的文艺作品离时代、离生活已经太远了。”
而《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党在反腐上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