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9 日是李宗盛 64 岁生日,目前没有热搜,没有话题,一如往年低调。
他最近一次在公众前露面,还是在去年 12 月 " 有歌之年 " 收官演唱会上。
当时他说:
" 上一次在这里唱歌给大家,是 6 年以前。
我希望下一次不要再 6 年,要不然我都 70 岁了。"
初听此言,本以为下次演唱会指日可待。
一转眼 8 个月过去,方才知晓,无论是 6 年,还是 64 年,总如清梦一刹,不堪屈指。
" 年少不懂李宗盛,再听已是曲中人。"
他笔下的一串串音符,折射了时代的弧光,也道尽平凡人的一生。
1974 年,台北一家中考补习班,收到当年高中的录取名单。
全班几十号人,只有两人没考上高中,其中一位患有轻微智障,另一位是 16 岁的李宗盛。
他描述当时的自己:
"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是一个可以在社会中存活的人,每走一步,就会被人一再告知,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没出息的人。"
第二年,他拎着大包小包,独自坐火车前往离家 60 公里的新竹市读工专。
窗外陌生的夜色,将他长满青春痘的脸映在玻璃上,一种压抑的情绪涌上他的心头,化作随口哼出的旋律。
这段旋律成为李宗盛写的第一首歌《一个人》:
" 一个人独自在漆黑的夜里奔跑
这样的感觉
压得我不知怎么才好 ......"
当时的李宗盛,从未想过自己能唱出未来,这首歌也兜兜转转,十年后才出现在他的专辑里。
两年后,刚回台湾的李双泽在一场民谣比赛中高声疾呼:" 我们中国人得有自己的歌!"
一句 " 得有自己的歌 ",不仅改变华语音乐未来 40 年的走向,也改变当年 19 岁李宗盛的人生。
此前李宗盛也曾因对音乐的喜爱,试着报考艺专,只是记谱和看谱两项考试零分,生生将他摁回到现实的地板上。
但当时李双泽掀起了台湾民歌原创风潮,让李宗盛很快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合唱团。
这个此前从未获得认可的少年,用粗糙的指尖将所有的压抑、孤独、自卑,都倾注在琴弦之上。
在亲友眼里,他仍是一无是处的李宗盛,也不觉他能靠唱歌唱出什么名堂。
但他的合唱团却实实在在获得了校园民歌大赛的奖项,还在 1980 年和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了一张《木吉他作品全集》。
无奈一纸服兵役的通知,让他解散了乐队。
兵役结束后,他回到父亲开的瓦斯店。
白天他风吹日晒地骑车送瓦斯,一到晚上就去餐厅当驻唱,有时唱到凌晨两点回到家,还没睡着就又被催着起床去送瓦斯。
他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夹缝中两难,心里清楚想要拥有怎样的人生,但放眼望去,当下生活却尽是疮痍。
20 岁的年纪,酸涩感总是萦绕于心。
22 岁那年,李宗盛凭着一把破木吉他,追到了台大历史系的郑怡。
不久,郑怡凭借一首《月琴》,唱进了滚石。
李宗盛时常陪她来公司开会,他也总会说要是自己来做会怎样怎样。
当时没人在意他说的这些,直到滚石为郑怡制作首张专辑《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制作人突发奇想给专辑女主角的男朋友李宗盛打去电话:
" 要不你来试试?"
3 个月后专辑发行,其中的单曲《小雨》蝉联台湾《综艺 100》十三周冠军。
歌迷第一次领略郑怡这个文科女孩的魅力,滚石也第一次发现李宗盛这个木讷少年的才华。
当时名声大噪的张艾嘉,立刻找到李宗盛,让他帮自己制作专辑《忙与盲》。
前一位为她制作唱片的人,还是罗大佑。
李宗盛将这张专辑的所有歌曲都服务一个主题,这成为了华语乐坛 " 概念专辑 " 的开端。
同年,张艾嘉为提前庆祝世界和平年,和李寿全、张大春、罗大佑等人合作,制作出《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