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个网络话题迭代和变质的速度,一点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 二舅 " 视频。
第一天,疯转。
第二天,官媒点赞。
今天,已经发展到了——
质疑文案抄袭。
讨论要不要开直播和改编电影。
太多人要看二舅了,目前已和母亲离开村庄。
难怪连 UP 主都说,希望二舅的热度尽快褪去。
而这,也会是互联网规律的必然。
热搜来。
热搜走。
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那么就会到了视频爆火一开始的问题——
"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能治好?
也许能治好 …… 三天吧。
这不是二舅的问题。
二舅在局促的命运里,将自己的生活过成了可敬的样子,他不需要包治谁的内耗。
也不是 UP 主的问题。
他的创作投入了心血,像这样的二舅,这一面被遮蔽的农村,值得被更多地展现出来。
如果说是哪里出了偏差。
应该是——
被投射在二舅身上,他所承载不下的期待。
而这种宏大命题在网络上的发酵,反过来才给二舅和作者带来新的麻烦。
毫不避讳地说。
Sir 不怀疑,二舅会回到他平静的生活中。
而其他人也照样——
该焦虑的焦虑,该内耗的内耗。
01
在第三者视角中,我们太容易陷入将二舅人生浪漫化的叙事。
视频中说:
二舅是第二快乐的人,因为他从不回头,从不活在遗憾当中。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
二舅不表达遗憾,只是因为,遗憾根本无法准确描述出他对生活的感受。
就像《隐入尘烟》那句台词。
"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二舅,就是驻扎在土壤里的麦子,它代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常态。
隐忍,沉默,无奈。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随手一翻评论,你都能看见有人说——
二舅真像我的 **。
**,可以是爷爷,爸爸,大伯,三叔。
似乎每一个年轻人家里,都有一个头脑聪明,双手灵活,但因为各种各样遭遇,最终无法活成面子,只能活成里子的 " 二舅 "。
这当然不是巧合。
这就是那个年代最普遍的众生相。
活成面子还是里子,不是二舅自己说了算。
甚至可以说,面子就是二舅们不敢奢望的东西,所以,他们只能尽力地活成里子,或者说让你以为——
他们活成只要里子,也可以很 " 快乐 "。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视频一个细节。
二舅瘫痪后,找来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这说的,是那些年的特殊产物。
十年动荡,知青下放,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努力自学成医,成为了当时农村里唯一的仰仗。
所谓赤脚医生,就是条件极端有限,也不是全职的专业大夫,可能在田里插着秧,泥腿子还没洗干净,后脚就给人看病去了。
中国最杰出的赤脚医生之一孙立哲,下放到延安的第一天,就被农村的医疗现状吓傻。
终于明白——
为什么农村死亡率是城市的好几倍。
有了重病以后几乎没有医生可治
游医 巫医也有
然后各种土办法
用命扛的这么一种情况
完全缺医少药
或者无医无药
△ 图源:访谈《赤脚医生往事》
像二舅那样一次重病瘫痪半个人生,根本不足为外人道。
在他的描述里,当年遇过一个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因为条件太艰苦,也没人会开刀,他们只好把病人送到几十里外的医院。
于是半路上,病人就死了。
还有一次,一位孕妇难产,胎盘滞留在子宫,孙立哲一点接生经验都没有,但人命关天,他只好把手伸进子宫里。
然后 " 咣啦一声 ",强行将婴儿手工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