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博 @御座的黄山
为啥?
因为不叫 " 夏日祭 ",里面也可能有日本的动漫元素。
那没有日本元素的呢,OK 吗?
毕竟现在很多漫展,已经融合了很多元素,你可看到国风、国漫,也有美国动漫。
△ 广州萤火虫动漫嘉年华
但这也不保险。
微博博主 @老湿爱吃肉包 发图文称,一位漫展主办方的朋友向他抱怨,他们被热心群众举报,而举报的理由是,漫展是日本来的。
因此,为了能够举办,他们不得不加紧取消原有的一切日本元素,包括和服,高校 logo 等等,一时措手不及。
从单纯对 " 夏日祭 " 的质疑。
扩大到了对漫展上一切日本元素。
比如没有了和服、樱花。
那日漫人物算不算,JK 算不算?
甚至不只是漫展。
还有像日料。
一开始,有人质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附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日料店。
好吧。
在这么沉重的地方,避一避嫌。
但接着有人问,南京会什么会有日料店,是忘记了历史吗?
范围还在一步步扩大,上海、东北 …… 好像每个地方的日料店都是原罪。
这就已经不是在就历史讨论历史了。
而是预设立场,有没有所谓 " 日本元素 ",都成了肚子里的一碗凉粉。
每一个外来的文化存在,好像都是文化入侵。
但文化又不可能不交流传播。
哪怕你不看日本动漫,在星爷的电影里,是不是也见过了 JK 制服。
哪怕你只听国乐,许多乐器都是从异域传来的。
唢呐本是波斯乐器,唢呐这个名字就是古代波斯诺 Surn ā 的音译;箜篌在汉朝时由波斯传入我国;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 ……
哪怕你不学外语。
" 自由 "、" 民主 "、" 科学 "、" 主义 "…… 都是先被日本翻译,然后引入中国的。
如果剔除一切 " 文化渗透 ",只允许 " 纯正 " 的文化。
那我们今天还能够正常生活吗?
这个问题反反复复出现,被谈论过太多次。
也早就被说透。
97 年前,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已经写过——
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种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需要鲁迅。
03
今天的网络环境,最大的各一个特点就是,无法预测。
你不知道下一个被抛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甚至有时候也不明白,这究竟有什么问题?
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现象,今天都成为了高危雷区。
不能回头看。
回头看,有些事情放在今天不可设想。
想起 2005 年,巩俐、章子怡、杨紫琼三个顶流的华语女星,出演了《艺伎回忆录》。
在今天,会被封杀吗?
今天一个突出的现象是——
越来越要求" 文化纯洁 "。
很多人的说法是," 文化入侵 " 越来越严重,再不及时制止,会毒害下一代。
可问题是,谁是 " 下一代 " 呢?
今天的我们,是上一代人的下一代吧。
可是上一代人接纳的日本文化,反而是比今天更多的。
《阿信》《血疑》《排球女将》风靡全国,今天还有那个日剧能有这样的传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