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的前一天,杨迪刚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成功考取主持人合格证的好消息。晒出证书截图时,他甚至高兴到忘记打码个人信息。
重新上传后,杨迪的喜报直冲热搜榜一。不少粉丝兴奋留言," 主持人杨迪你好 "。
杨迪考取主持人合格证
采访中,不同于很多当红艺人惯于强调自己的努力,杨迪频繁提及的关键词是 " 运气好 "。
" 我运气比较好,很多题都是我正好背到的内容,我就很高兴。"
杨迪还记得自己备考前的紧张," 我买了那个一本通,还在网上刷题,考完出来还觉得考得不好。"
事实上,出道 17 年来,杨迪始终习惯 " 尽人事,安天命 ",唯一一点执念是,他想用最大的笑声,感染每一位期待快乐的普通人。
七月的一个午后,我们拨通了杨迪的视频电话。
点击接听杨迪的视频电话
从小,杨迪的爱好就和其他小朋友不同,他喜欢看好笑的节目,童年时杨迪家里最多的光盘不是卡通片,而是《小品集锦》。
那些笑声,在他眼中,有着神奇的魔力。
每每放学路上,杨迪经常趴在书报亭翻看《故事会》等杂志,看看上面又有什么新鲜的笑话,看到特别好笑的,杨迪就会记下来到学校讲给同学们听。
每个笑话,都好像是可被复制传播的快乐,因此收集笑话,就是收集快乐本身。
杨迪童年
而逗笑别人,听到大家的笑声时,杨迪又能感受到快乐的加成效果,那是一种比逗乐自己更开心更有满足感的体验。
不知不觉中,小小的杨迪成为了一个 " 笑声梦想家 "。
他梦想成为小品演员,或者是迪士尼乐园里逗小朋友开心的玩偶," 总之就是要让大家开心,我就一心扑着这个,一点都不想干别的事儿。"
如果说家庭宽松的环境是孕育杨迪快乐性格的土壤,那么杨迪的母亲就是这片土壤中最积极的园丁。
她总会直接地向儿子表达鼓励与支持," 杨迪永远最帅、最乖、最棒!"
杨迪母亲总是不吝赞美
鼓励式教育之下,杨迪真正成长为了一个快乐男孩。
当时,杨迪的家,也是同学们最爱去聚会玩耍的 " 据点 " 之一。杨迪甚至可以一口气带八九个同学到家里来,杨迪的爸妈都会热情招待。
忆起童年,杨迪感激父母给他的莫大自由度。这种 " 自由 " 的背后,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信任。
唯有一次干涉,是杨迪就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后,母亲建议杨迪从表演专业转系到编导," 她担心我在外形上吃亏,读编导好一些。"
这一担忧的背后满是母亲对儿子的心疼,但没成想,杨迪还是走上了表演的这条路。
在综艺《怦然心动 20 岁》中,新一代年轻人的广阔知识面、多元的兴趣爱好让杨迪印象深刻,这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丰富信息渠道。
彼时 20 岁的杨迪,刚刚跨入大学校门,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电脑。
借助这台电脑,杨迪第一次接触到了来自网络世界的巨量信息。每天,杨迪都会逛逛贴吧," 到处看,到处玩,也尝试拍视频。"
后舍男生、芙蓉姐姐等第一批在互联网浪潮下火起来的草根人物,让杨迪看到了一种新奇的欢乐。
杨迪 " 羌族小煞 " 时期
这种快乐和他小时候看《小品集锦》的感受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他开始模仿," 我那个羌族小煞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起来的,我的 20 岁只能说很傻。"
在 20 岁的年纪,初出茅庐的杨迪急于把自己在网络上打出名号。一些搞笑作品的积累下,他逐渐有了知名度。
只是那时,人们尚以为杨迪是一个只会耍宝搞怪的 " 网络红人 ",逃不过昙花一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