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文娱环境,单纯让人开心快乐的价值还未被接受,即使是喜剧节目,落点却往往也是要富于教育意义。
当时的节目组希望渲染杨迪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甚至让他对着自己家的狗变脸,以此突出杨迪逐梦的艰难不易," 可能那个时候你越可怜,观众会越同情你吧。"
但那并非真正的杨迪。
" 我纯粹是希望大家因为我搞笑,喜欢我。我也觉得我自己不可怜,我都一切 OK。我现在做的都是我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也算是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何必以这个事情来博取同情呢?"
人们总是好奇笑声背后的深刻,挖掘 " 快乐 " 背后的意义,似乎只有和悲伤有关的才是生活的真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事 " 逗人笑 " 的工作,都意味着扮丑、自损和 " 上不了台面 "。即便在今天," 你长得像个笑星 " 依旧是具有贬损意义的话。
世俗期待用凄苦的身世、戏剧化的遭遇为喜剧表演者们的职业选择提供合理性,在大众眼中," 以搞笑为生 " 好像也总透着一股妥协和不得已。
最初的日子里,没人相信杨迪是多么喜欢 " 搞笑 " 这件事,但这件事,如果从他小学讲起第一个笑话的日子开始算,他已经喜欢了将近三十年。
小时候的杨迪,热爱表演节目
这三十年,杨迪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活跃在互联网上的搞笑青年,又从网红成长为最为人瞩目的综艺人,杨迪的个人职业成长和发展,也恰好和中国综艺节目的变迁同步。
1984 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以自己后半辈子职业生涯做赌,让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踏出了中国小品表演的第一步。仅靠着一个碗、一双筷子、一个桶,陈佩斯和朱时茂便让全国人民笑得人仰马翻。
进入九十年代,央视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成为当时中国人综艺节目的启蒙,1996 年首档地方台综艺《幸运 3721》在湖南经视播出,次年随着《快乐大本营》的诞生,中国娱乐电视节目开始正式进入繁荣期。
1997 年,当李湘以《快乐大本营》为阵地,开启一股快乐旋风时,11 岁的杨迪已成为了小同学之中公认的 " 笑话大王 "。
21 世纪初,由吴宗宪主持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和蔡康永、徐熙娣主持的《康熙来了》风靡了整个华语地区。杨迪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吴宗宪主持的节目时的震惊感受," 原来主持人还可以这样子 "。
大学时代的杨迪,将这些综艺节目和网络上的各类视频都视作学习样本,也逐渐尝试将其中的好笑桥段改编成自己的搞笑作品,进而以网络红人的身份活跃在各家电视台的自制综艺中。
2010 年,东方卫视引入了首档国外全版权的综艺节目《中国达人秀》,也正是在这档综艺上,彼时 24 岁的杨迪一炮而红。
随着网络冲击,电视综艺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2014 年,马东带着现象级爆款综艺《奇葩说》开创了网络综艺元年。不久后,年近三十的杨迪便从电视台固定综艺嘉宾中,成功转型为网综爆发时代的劳模。
2010 年之后的十年间,杨迪成为综艺节目活跃度排行榜上的第四名,在他之前的三位是何炅、撒贝宁和大张伟。
从综艺节目的内容和类型上来看,杨迪也是少有的经历过从游戏冲关类节目到语言类节目、真人秀类节目全过渡的 " 综艺老人 "。
私下里,就算是艺人朋友也很爱听杨迪讲故事。
在《非正式会谈》和《火星情报局》这两档语言类节目中,杨迪彻底找到了将自己 " 讲笑话、讲故事 " 的功底彻底发挥的空间。
" 包括我妈妈、家里人,身边朋友什么的,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因为这样讲出来才更有画面感。"
也是在《火星情报局》,杨迪亲历了看着自己喝彩声一天天变多的日子。
凭借 " 好笑、有梗 " 的节目表现,他一步一步从坐在观众席上的一般嘉宾,到成为能站在汪涵旁边的常任副局长,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 " 杨迪升职记 "。
随着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朋友专门从外地买票来看杨迪的表演,杨迪也终于从十八线小艺人成为了能够担得起一个 " 咖 " 字的 " 综艺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