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供应的土壤
文|陈首丞
编辑|周亚波
" 二舅 " 火了。
在 B 站,"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上传 7 天,播放量已经超 3600 万。UP 主衣戈猜想本来今年的目标是粉丝破百万,但如今他的粉丝量已经轻松突破 250 万。
视频里," 二舅 " 的遭遇和他面对人生的态度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共情。视频之外," 二舅 " 不由自主地成为了一个符号的媒介,它不仅承载了普通人在疫情连锁反应之下的精神状态,也成了人们借此讨论社会话题的最佳契机。
短视频制造社会热点并不罕见,但 " 二舅 " 的视频显然展现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气质。在过往类似的事件中,短视频所承载的社会内涵往往需要通过媒介的新一轮再创造才能显现。" 二舅 " 的特殊性则在于,即使没有后来者的推波助澜,原视频所体现的广度和深度都已详备。
尽管在后来的采访中,UP 主 " 衣戈猜想 " 谦虚地表示 " 那是因为二舅活得好,不是因为我写得好 ",但观众还是可以可以轻易地找到 " 二舅 " 视频在形式上的亮点:时长达 11 分钟、制作精良、摄影专业、文案金句频出。毫无疑问," 二舅 " 的外甥是典型的 PUGV 创作者。
在算法几乎决定一切的时代,讨论 " 内容 " 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件稀缺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会见到卖课导师们讲授着 " 账号定位 " 和 " 投流技巧 ",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迎合算法的需求。
只不过,算法难以把握,更不会长期青睐一个人。当我们将算法视为渠道,渠道指向的内容,反倒常常成为了被忽视的一方。从这个角度看," 二舅 " 是否能治好精神内耗是另一个讨论话题,倒是视频创作的供应与土壤,值得研究。
" 二舅 " 怎么火起来的?
对于已经被刷屏洗礼过一波的观众来说," 二舅 " 的人生甚至已经比他们自己的还清晰。" 二舅 " 是个天才,二舅遭遇了命运的不公,二舅活出了人生的饱满。
" 二舅 " 是 UP 主 " 衣戈猜想 " 的二舅,回村三天," 衣戈猜想 " 结合二舅的人生撰写了一段冷静克制又金句频出的文案。11 分钟的视频浓缩了二舅一辈子,也因此感召了无数观众。
如今," 二舅 " 的视频在 B 站的播放量超 3500 万。其中,点赞超 500 万,投币超 600 万。" 币比赞多 ",这并不是个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对普通用户来说,点赞几乎没有限制,而 " 币 ",一天只能收到两个。这意味着,点赞、投币是用户对视频的递进式鼓励。通常情况下,一条视频的赞都会比币要多。
" 二舅 " 下面的播放量、弹幕、点赞、投币、收藏
币比赞多,只有当用户对视频高度认同才会出现。" 二舅 " 之前,UP 主敖厂长和敬汉卿都曾因为他们或专业或符合 B 站价值观的视频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也因此创造了 700 万和 1300 万播放量的视频。
这当然与创作者的苦心经营不无关系,但同样也得益于 B 站的投币机制。部分用户的高度认可会让视频得到更多的推荐,最终形成滚雪球般的效应,取得与视频质量相匹配的播放量。
仅以 " 二舅 " 而言,UP 主创作的内容得到了用户端的高度认可,在原视频的弹幕区,用户齐刷刷地刷上 " 敬二舅 ",集体力量的感召之下,用户自发地通过点赞、投币、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视频的喜爱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某种程度上讲,点赞作为一个让用户 " 投票 " 的机制已经足以让算法分辨视频的 " 好坏 ",而投币和弹幕等多重数据集体 " 爆炸 " 的时候,意味着现有观众对视频的喜爱达到了高峰。高密度的点赞投币,让一个乍一看很平淡的视频被推上了 "B 站热搜 ",同时登上当日 bilibili 全站热榜第一,在站内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 二舅 " 依然占据 " 每周必看 " 首位
二舅的智慧和人生的饱满毫无疑问得到了所有用户的好感,也促成了站内大讨论。UP 主 " 衣戈猜想 " 的视频创作能力也备受称赞,评论区对 UP 主文案的夸奖,甚至已经被点到 40 万赞。在整整一晚上的站内激情讨论后,二舅才被更多的社交媒体看到,并登上多个微博热搜。发出后的第二天,视频播放量从 300 万猛涨到 10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