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后五次被金像奖提名,都未曾获奖。
还曾遭到评委的当众嘲讽。
这段经历,也被他放到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狠狠自嘲。
借罗家英之口,讲出世俗对他演技的看法。
「表情做作,略嫌浮夸」
完了,还要补上一句更狠的。
「你不懂演戏呀」
而相较于男演员,女喜剧演员的处境更为尴尬。
在许多观众眼中,她们能走的路似乎只有一条。
那就是,扮丑装傻。
无下限地自黑,沦为陪衬主角的工具人。
比如,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包租婆」。
一句「水费不要钱啊」,曾在电视广告上循环播出。
但回想起她,鲜有人记得她还有什么对白。
除此之外,还有难以摆脱的刻板印象。
从春晚到《夏洛特烦恼》,马丽演活了一个马冬梅。
狂野的笑声,一口粗犷的东北话,是她的招牌。
然而,走下舞台和银幕,马冬梅成了她甩不掉的标签。
她曾在节目上吐露自己的尴尬处境。
每次,她出席活动想向服装品牌借一身衣服,都会遭到品牌方的嫌弃。
「人家说你土」
对观众而言,不管喜剧演员演什么,看到他们就想笑。
因此,也就生出很多偏见。
「别的演不来,就只能演喜剧。」
实际上,这大大看轻了喜剧表演。
不少人认为,喜剧表演过于浮夸,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
殊不知,真正优秀的喜剧表演,其实都是来源于日常,取自于小人物。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卓别林。
《摩登时代》里,他摆着机械僵化的肢体,将困于流水线的工人演绎得活灵活现。
《淘金记》中,他将烹饪皮鞋,大快朵颐。
那脸上挂着的荒诞的饥饿,正是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真实写照。
他将生活的日常融入到电影中,也赋予了电影以时代属性。
也有不少人认为,喜剧表演就是扮丑。
做出滑稽、搞怪的模样,逗大家一乐。
殊不知,这些只是较为低级的表演方式。
真正优秀的喜剧表演,是有层次的。
是用一种喜剧的色彩,去蒙住悲剧的底色,从而营造出一种更为沧桑的氛围。
这种氛围,其实更直抵生活的本质。
正所谓,「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武状元苏乞儿》中,有一段「即兴表演」让鱼叔印象很深。
苏灿因为作弊触怒圣上,结果惨遭抄家。
这本该是一个悲伤的戏。
然而,周星驰却只是慵懒地瘫坐在大烟床上,闭眼唱起了粤曲。
抄家的官兵,四散的佣人,与他的泰然形成了反差。
演绎落寞,用不着哭天喊地。
看似无厘头的喜剧,反而更多了几分悲凉。
后来,他被逼讨饭,却依旧死撑脸面。
嬉皮笑脸面对各种欺凌与歧视。
直到父亲重病,他才丢掉最后的少爷架子,坐在街边开口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