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环旧区藏着许多情怀。
狭窄但热闹的街道,横在中间的广告牌,楼外的铁楼梯,街边的叫卖声 ……
那是断头男遇害的地方,
也是男主 Peter 长大的地方。
再看市井外。
蓝色的玻璃楼反着光耸入云霄,高楼是铁房的衍生,旧区与新区对望。
这又影射女主 June 的身世:
从大陆飘扬过海来到香港,夹在现实的明与暗之间。
地理感受可不光是电影环境背景而已。
它也是主角心理的一种外化表现——
身份错位。
他们两个人,都是被城市挤压掉完整身份的 " 游魂 "。
所以。
鬼,也藏在浮躁的" 人心 "。
电影里主角被吓到的场景并不算多,反倒呈现更多的是一种笨拙的 " 窘态 "。
Sir 都差点以为这是搞笑片。
男女主带着一帮朋友去海岛 " 试胆 "。
深夜,篝火旁,三五好友讲起鬼故事。
结果当天晚上伙伴 " 胖妹 " 真被鬼上身了——这个鬼不来索命,一把抓住 peter,以为他是自己的男友。
当场来个窒息の法式湿吻。
泡妞泡到一半的 peter 为了自己的小命,配合着鬼上身的胖妹 …… 直接丢掉了所有的尊严和体面。
别以为男主只是不会泡妞,
事实上,他啥都不会。
作为一个不会剪头发却始终想当一名 Tony 老师的帅哥,他在店里帮小男孩剪头发。
一不小心,头发没剪几根,血却流了一脸。
怎么办?
别慌,小朋友不是正在看满脸血的漫画么。
peter 将计就计跟小孩调侃道:喜欢流血呀?
小孩:是啊,打得满头是血,好过瘾!
这些无厘头玩笑在片中比比皆是。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只是为了搞笑吗?
当然不。
留意电影海报上的这组群像:
被误解的父亲,被遗弃的女儿,被抛弃的妻子,一蹶不振的年轻人们。
有人有鬼。
可某程度上,他们都是被主流社会逼至边缘的沦落人。
他们又是怎么样凑一起的呢?
" 解咒 " 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
在" 人情 "。
诚然,在香港恐怖片领域,论惊吓点密集程度,论恐怖氛围的营造,甚至论人性暗面的影射深度,它都绝非顶尖。
Sir 为什么还要选择聊它?
因为仔细拆解出电影的核心后,你会发现它在当下尤其可贵。
本片拍摄于许鞍华港大教书时期。
她回忆说,开机的前三天,她还忙着通宵改试卷。
老师的学术思维和恐怖片的娱乐思维掺杂起来,构成了《幽灵人间》一种独特的气质——
用娱乐的方式,来写人与人之间的互不理解。
△ 《好好拍电影》
怎么说?
一个例子:无头男。
电影由无头男复仇启动,但主线其实是一个壳子,或者说是一条串起各种遗憾的线索。
最后斗败恶鬼的是什么呢?
相似的场景激发了女主的潜在记忆。
她想起小时候无头男惨案现场的细节,道出无头男死亡的真正原因。
他不是被人故意弄死的。
只是因为有人弯腰捡钱,捡钱的人碰到了男主的父亲,男主父亲又不小心推了他,于是他就这么死了。
得知真正死因的凶鬼瞬间失去复仇的动力:
" 我岂不是死得很无聊?"
是啊。
本来复仇是他化成鬼的动力。
可最后在他快要复仇成功的时候,你告诉他——
没有蓄谋已久,没有阴谋诡计,他就这么普普通通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