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哪怕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固执己见。
家里的女仆也只听男主人的话,对女主人态度极差。
纪录片《嫁到西非的德国女人》中。
德国女子古德龙嫁到塞内加尔后才发现,丈夫竟然已经有了两个妻子。
而她作为后来的妻子,地位最低。
不仅要为她们照顾 8 个小孩,还要负责照料公公。
而她的公公,甚至有 6 个老婆。
这些亲历者的自述足以说明问题。
如今,热搜上的女孩表示,出境时海关异常严谨,对她的家庭情况反复追问。
大概除了例行公事外,也掺杂了对她今后生活的不安和担忧。
网友不约而同的反对声,也同样源于此。
既然非洲险恶,女性实惨。
那么是否有收获幸福的中非夫妻呢?
当然是有的。
《嫁到这世界边端 3》中的港女,令丈夫慢慢改掉了大男子主义的陋习。
感情反而因此得到了跃升,携手走过了十年无悔人生路。
就像陈贝儿所说,他们用爱克服了生存难题。
北大才女殷杰的婚姻,也幸而捱过了战乱。
丈夫被派驻中国公使馆任职,他们重新在中国得以团聚。
最终成就了一段跨国爱情佳话。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样平常而幸福的中非夫妻,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
倒是另一种「中非婚姻模板」,一度被广泛宣传。
即强调中国女性嫁到非洲后,为非洲国家做贡献。
尤为著名的是,90 年代,清华才女王丽红的传奇故事。
她随丈夫移居乌干达后,在当地大展拳脚。
花光全部积蓄,将破旧的校舍改造成现代化校园。
创办了乌干达首所中文学校。
还捐助修建了医院。
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当地医疗、教育的发展。
同样在 90 年代,广州医学生赖翠铃,远嫁几内亚。
被当地大学聘请为口腔专家,还因为精湛的医术,受到人民的喜爱。
2000 年,她的经历被改编成电视剧《嫁到非洲》,在央视的黄金档播出。
剧中,医学院毕业生王玉萍爱上了来自非洲的热情小伙玛利克。
她执意踏上西非大地,与玛利克结为夫妻。
但却遭到对方家里人的阻挠。
直到她用中医针灸技术救助了许多疑难病患,为当地人带去了希望,才得到了玛利克家人的认可。
诚然,爱情的力量可以很伟大。
人道主义精神更是令人敬佩。
但不可忽视的是,剧中宣传这样的婚姻模板时,所传递出的潜台词。
一味歌颂女性的「奉献」。
轻视真实的社会状况,无视女性的生存困境。
也正因此,《嫁到非洲》这部剧成了央视史上翻车最惨的一次。
豆瓣仅2.9 分,差评如潮。
「这不是把人往火坑里推吗?」
只顾褒奖女性的牺牲和贡献,以猎奇感和浪漫化吸引观众。
隐含的价值观是,将女性当成牺牲品,把婚姻当成做公益。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婚姻扶贫」。
说到底,中非婚姻的困难,根源在于物质层面。
同理,中国女性嫁到印度、伊朗等国家也一直不被看好。
但有一种情况除外。
那就是男方属于当地的权贵阶层。
比如有节目采访到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女孩,她远嫁印度。
男方是家族企业的第六代传人。
高种姓,高学历,思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