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弹幕和评论当中几乎没有「劝分」声,反倒是一片祝福支持,直言女孩「嫁对了」。
没错,这就是现实。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暂时抛开种族因素说:
周周远嫁西非受到巨大非议的本质,是广大网友不愿看到女性投入一段扶贫式的婚姻。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番争议其实是当下婚姻观念的一个缩影。
贫富差距大的情侣,受到多方阻挠,不是没有原因。
电影《阿郎的故事》,讲了一个富家女下嫁穷小子的故事。
富家女波波抱着「有情饮水饱」的念头,不顾家人的反对,与穷困潦倒的阿郎私奔。
但没料,阿郎不仅仅是穷,还没有教养,粗野无礼。
他在波波孕期出轨、家暴,后来又因非法赛车撞死警察入狱。
人们对中非婚姻一再阻拦,也是出于同样的顾虑。
婚姻与爱情不同,一旦赌错了,可能会赔上一生。
正因此,多年前,中非婚姻被媒体报道时,可能还会收获祝福。
但现在,几乎没有这种声音了。
因为大家已经默认,真爱在婚姻当中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甚至经济因素更重要。
就像今天,专家建议「农村剩男向城市输出」时,引来骂声一片。
曾经火遍全国的婚姻剧《新结婚时代》《双面胶》。
前者讲的是北京高知家庭女孩小西,嫁给农村男孩,帮扶他全家。
后者则是上海姑娘丽娟嫁给东北农村小伙,被家暴、吸血。
如此残酷的剧情,当年却都通过相对温和的结局,指向传统大家庭式的和解。
仿佛家庭观念可以弥合一切尖锐的矛盾。
十几年过去,观众们的解读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高赞评论都指出「门不当户不对,谈恋爱可以,结婚不行」「女性不要扶贫」。
拒绝需要妥协让步的「扶贫式婚姻」,已然成为共识。
回到婚姻这一最大公约数。
依然是老生常谈的理想与现实、精神和物质的抗衡。
今天这一热点话题下,评论区在不解之余,齐刷「尊重他人选择,放下助人情结」。
虽是出于无奈的调侃,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说了那么多,爱情还是掌握在当事人手里。
无论清醒还是盲目,站在旁观者角度分析利弊大多都是徒劳。
网友对女孩婚姻状况的不满还是出于挂念和关心。
虽然猜想了种种不幸,但自然宁愿被打脸。
也有人因此愤愤不平,认为女孩读书太少。
其实,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也无需有意矮化女方的认知。
毕竟爱情本身比现实更为复杂。
电影《白色的玛赛女人》,一名瑞士女子,本是一个聪慧的女商人。
她却毅然放弃舒适的生活,扎根热情的非洲大陆,甘愿与肯尼亚原住民睡在破烂的茅屋里。
影片展现了爱情的浪漫与壮美。
但同样也揭示了进入婚姻后,面对难以弥合的文化差异,爱情的脆弱、无力。
只是这一切,都要她自己去经历和体会。
我们无法否认跨国爱情的浪漫。
像三毛在撒哈拉写就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也不得不承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爱情往往不堪一击。
尤其在极端的现实条件下,这样的选择可能就没了回头路。
但就如纪录片中的港女所言:
婚姻是自己选择的路,好也罢,坏也罢。
一切终究要靠自己去领悟,去承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