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我们很难说这个选择是对是错,但在如今看来,这种理想主义早已变得悬浮。
他在剧中共放弃过 2 次财富,第一次是将手里的 2000 万,全部投进自己想完成的地产项目里;
第二次,他直接放弃了全部家产,以及父亲的人脉和经验。
陆涛之所以有勇气放弃一切,其实是因为他太自信,他相信就算只靠自己,也迟早能改变命运,缩小阶级差异。
这一点,陆涛相信,80 后这一代人也曾坚信不疑。那些年,有太多 80 后作家、80 后新贵崭露头角,随处可见辍学创业年少成名的财富神话。
而在 15 年后的今天,00 后进入职场,兢兢业业打工,勤勤恳恳内卷,却渐渐发现,改变命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即使努力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得只是老板的梦想。
" 奋斗 " 不再是年轻一代的关键词," 躺平 " 却大当其道,这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
与其讨论 00 后为何在职场重拳出击,不如想想,如果努力必定有收获,奋斗也能得到来自世界的正向反馈,谁又会在乎那多几小时的加班呢。
我不禁好奇,15 年后,陆涛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吗?又会让自己的孩子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或许也只有 " 中年陆涛 " 们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