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蜜沉沉烬如霜》主角经常一袭白纱,《千古玦尘》恨不得全员白衣上阵,《沉香如屑》仿佛把 " 丧葬风 " 刻进了 DNA……
《沉香如屑》
仙侠世界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原本五彩缤纷的服装怎么变成清一色 " 披麻戴孝 " 了呢?
图源:湖南卫视视频号截图
仙侠剧总是和 " 白衣 " 杠上
那些被诟病 " 丧葬风 " 的仙侠剧,几乎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偏爱 " 一袭白衣 " 的造型。毕竟在现代人的认知中,白色总是和丧礼挂钩,所以现在的仙侠剧,观众一打眼就觉得唢呐要响了。
但其实,从历史角度来说,仙侠剧选择 " 一袭白衣 " 的造型,还是有点合理性的。因为在古代,白色是很尊贵的正色。
从先秦时期起,奴隶主贵族的社会大环境下,色彩是有尊卑区别的。当时的人们将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称为 " 五正色 ",其中白色和黑色代表昼夜,与天地相挂钩。殷商时期人们非常崇拜白色,并把白色视为最吉祥和神圣的颜色。
" 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古代官方尚色中,白色为尊的,是正统的 " 正装色 "。古人重祭祀,在帝王家隆重的祭祀大典上,天子往往要 " 衣白衣 "、" 服白玉 "、" 穿白衣 "、" 戴白冕 ",方能彰显帝王对上天的诚意。
《吕氏春秋 · 孟秋纪》记载:" 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
《管子 · 轻重己》:" 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
这种一身素白的服饰穿搭,在当时仅限于帝王家族才能穿着,寻常人家没有穿戴全身白色服饰的资格和权利。因此,穿着白色成为当时用来抬高社会地位、区分社会等级的一种方式。
不仅白色服饰为贵族 " 正装 ",白色动物更在当时被称为祥瑞:
《吕氏春秋 · 爱士》:"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虽然在隋唐以后,白色的 " 正色 " 地位有所下降,平民百姓也开始穿白衣。
但考虑到仙侠剧动辄开天辟地前几千年、几万年的时间背景,剧中角色服饰颇有先秦遗风倒也合理。
总而言之,白色是一个贵族正统色,但凡仙侠剧里与天界、仙界沾边的角色设定,用白色衣着传递其神圣高贵的地位,确实十分合适。一袭白衣,衬得仙风道骨,也符合观众对仙界尊者的想象和预期。
越来越 " 写意 " 的妆造
另一方面,国内的古装剧逐渐 " 写意化 ",也促使轻纱白衣成了最流行的妆造。
现在的仙侠剧,多是 " 架空历史 " 型的。即是在极少量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虚构的历史世界,因为没有明确的朝代背景,其中的角色妆造自然也没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参考,多是根据剧集拍摄的时代审美进行设计。
《仙剑》系列引领了 " 网游风 " 妆造的流行。而到了 2015 年,大爆的古装剧《花千骨》,则奠定了后续的古装剧 " 写意化 " 的妆造风格。
" 写意 " 是一种中国画众的艺术技巧,即使是采用简单概括的笔法、注重于刻画对象的意态神韵。
" 写意化 " 妆饰造型,在操作上就是将发型、妆容、装饰采用简洁的手法进行搭配,不以刻画细节为主,而更注重氛围感,让形象与整体取景画面融为一体。
妆面简单柔和,几乎无发饰点缀 | 图源:《花千骨》
一袭白衣或者一身浅色薄纱造型,不仅能让角色更加写意和诗化,还能更加突出主人公的颜值,毕竟老话讲 " 想要俏,一身孝 "。
有不少经典老剧,都有一袭轻纱白衣的经典造型,兼具意境美和神态美,时隔数十年,依旧美得令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