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具还算小事,更难的是置景。
片中主要场景之一:空军基地。
你在成片中看到是这样,一个由体育场改建而成的临时停机坪。
稍显破落,却又气势恢宏。
实际上,它的真身是位于深圳的一处汽车倾销中心。
这是科幻电影的魔法显形的一刻,也是你再次见证一切从无到有的一刻。
片中大量运动戏,主角们边走边打的范围很广。
为了在视觉上体现这一点,剧组的置景部门,把演员们在戏中跑过的每条路,基本都在拍摄现场被搭建了出来。
很费劲,很有必要。
目的有两个:一,保证画面质感;二,最大限度帮助演员入戏。
彭于晏曾到剧组探班。
站在摄影棚里,没有剧本、没有"身份",但拿起一个道具电话都能玩半天,甚至还想带走剧组的机甲装备。
不止是路,还有街道。
剧组为此搭建了香港电影史上规模最大的绿幕区。
街道上,柏油路面、街灯、路口、路标一应俱全。
有人可能会不解,做得这么细致有必要吗?
多数观众看的时候几乎不会注意到这些一晃而过的细枝末节。
的确,多数观众都注意不到,但他们能感觉到。
感觉到的具体是什么?
一句话概括:质感的差异。
再介绍一个词:动画预演(Pre-Vis)。
它指的是在实际拍摄前,剧组已经把整个电影的戏份全部(注意是全部)用动画的形式做完了。
聊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明日战记》完全可以在预演样片的基础上做成一部动画电影。
某种程度上这样其实更"省事"。
但为什么不呢?
质感不一样。
这便是即使CGI技术如此发达,真人电影仍未被取代的症结所在。
这也是《明日战记》前期准备三年,后期制作两年的原因所在。
一切锱铢必较、精雕细琢的努力,都是为了提升观影感受。
看到下面两张分别截图自《未来警察》与《明日战记》,关于未来城市的想象的差异。
你就知道,为香港科幻的"第一次",古天乐下了血本,甚至透支了未来。
而这一步步的探索。
也同时反哺着香港电影的重工业化,做技术探索,做人才储备,做经验积累……
相对于好莱坞,或许只是一次笨拙的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