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茫的齐鲁大地上,有那么一群 " 神奇的山东人 ",总会因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突然火一把。
上次是山东人身高,上上次是山东大葱 ……
当然,还有每隔一段时间就攻占热搜,深深刻在山东人 DNA 中的,倒装句。
不少人觉得,经过如此多热搜的历练,自己已经能做到对倒装句法则烂熟于心,学会山东朋友讲话,一整个手到擒来:
把句子的主语(或主谓部分)、状语部分后移到句尾,或者宾语、补语前移。
后移的比如:好吃的都没有了!
山东人则会说:好吃的没有了都!
前移的比如:这是什么情况?
山东人会说:什么情况这是?
来自山东艺人任国超的实例
可是,如果你以为这样就掌握了倒装句的精髓,那就大错特错了。
具体形容山东话,和 "倒装" 相比,用 " 乱装 " 形容,很多时候可能会更合适。
好热情的山东人,
好 " 任性 " 的山东话
山东人做事不讲套路,山东话也是。
一个倒装句,在山东人嘴里,根本总结不出规律来,很可能变成" 乱装句 "。
来看下面这个例子,普通语序:上午 11 点我们见面可以吗?
山东人会怎么说?根据上面的主语或状语后撤原则,这句话应当是:我们见面可以吗上午 11 点。
但事实是,无数历史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一切真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在山东朋友这里,可能直接来上一段头脑风暴,搞个随机排列组合。
说时迟那时快,这一切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 图源:微博评论区
如果说其他地方的朋友讲话还有迹可循,那么显然,山东朋友讲话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
那感觉,就像《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根本捉摸不透。
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再看另一则例子,这是山东爱豆宋亚轩参加综艺时的原题:俺中午其实已经吃过饭了。
屏幕前的你,可能自动开始分析起句子结构,并且大致会得出如下答案:俺中午已经吃过饭了其实。
但真正的山东人却会这么说:
其实已经吃过饭了俺中午
其实俺已经吃过饭了中午。
已经吃过饭了其实俺中午。
中午其实已经吃过饭了俺。
……
看出来了吗?各种成分完全可以随心使用。
如果硬要总结一些较为通用的规律,大概是每句话中可能出现多个主语、宾语、补语或状语。
将相对重要的部分提前到句首,剩余的修饰部分 " 随心所欲 "。
不过,由于不同人对句子重心理解不同,所处的情境不同,所以什么时候,什么部分调整,都是说不准的事。
比如 " 上午 11 点我们见面可以吗 ",有人会觉得 "11 点 " 是重心,而部分人则将 " 见面 " 视为重心,还有人会觉得 "11 点见面 " 都是重心,不可拆分。
这就使得同一句话的倒装形式更为丰富,简称:乱装,或者:散装。
也正是因此,山东话讲出来,更凸显一种随性洒脱的气质。
比如询问的时候会让人凌乱:" 是不是还要考试今天下午你 "。
提议的时候会叫人感觉随意:"shopping center 可以去逛逛感觉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