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嬷嬷听了都流下感动的泪水
当然,因为特别的说话风格,山东朋友干不来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当霸道总裁。
众所周知,不能让东北朋友扮霸总,张嘴就破功;但事实上,论起这事来,山东朋友也不遑多让。
有朋友会说:山东演员演霸总的也不少啊,比如靳东就是一个。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区别:山东籍演员们,演得可不是山东霸总。
" 给你霸道式宠爱就没啥问题 "
毕竟,你想象中的山东霸总:高大,帅气,强势,神秘。
实际生活的山东霸总:" 怎么,亲死,想被?"
气势逐渐弱弱的是怎么回事?/ 图源:微博 @鱼饼
" 咋这么散装呢,
山东人说话 "
眼下,不论是倒装,还是乱装、散装,几乎已经成为了山东人的标签。
不久之前,各大社交平台表示将显示 ip 地址时,山东人就干脆表示:还需要显示 ip 地址吗我们?没必要吧我觉得!
图源:抖音评论区
为何山东朋友喜欢 " 乱装 / 散装 " 说话?
一种说法认为,是在近代受到外语的影响。不论是德语还是日语,其语言语序都与汉语有较大出入。
隶属于拉丁语系的德语,和英语一样,喜欢使用从句等,将句子的非主干部分向后移置。
而日语,压根在句子结构上就与汉语不同,属于 " 主宾谓 " 结构。
多年潜在影响下,山东话被这些语言 " 传染 ",确实有一定道理。
就像青岛话中表示姑娘的 " 大嫚 ",实际上,就是德语表示女性的单词 "dame",以及其复数 "damen" 转移而来。
另一位 " 山东大妞 " 宋茜
另一类原因,则主要归结于性格上。
语言学家斯金纳就认为,言语的产生是一种行为。
这里的行为,不是说 " 说话 " 这件事是一种动作,而是说,言语的产生,本身就是自身行为的反应。
句子里不同成分的排序,很大程度呼应了人们自身行动的特点。
一直以来,山东话所讲的倒装,在语言学中属于" 追加性倒装 ",也就是讲话是时先把主干表达清楚,其他成分后续补充。
在山东朋友的 " 小脑瓜 " 里,所有成分时刻待命,听取调用。
长此以往,说话先捡重要的说,次要的往后放,便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选择,乱装也就不意外了。
很多时候仔细看会发现,很多句子去掉尾句,意思不变 / 图源:出生于山东省青岛的 @郑云龙
而且事实上,倒装句升级而来的乱装句,还只是山东话特色的一部分,其他诸如讲话时语句的缩合、语气词的使用,也都 "hin 山东 "。
比如普通话里的 " 好巧呀,怎么会在这里见到你 ",对于山东人来说,可能只需要一个字 "耶?(yé)"。
普通话中的 " 哇你可真不错 ",在山东也只需要一个字" 浩!(hào)"。
普通话中的 " 你碍我事情,能麻烦让一下吗 ",更是只需两个字就能表达清楚" 边去 !",或者再简化一些" 恰 !"。
一个字就是一句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山东方言或是最速成的方言,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