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节——
王頔的父母就是下岗大军的一员,改行以卖炸串为生。
他和秦理有时候也会帮着一起串菜,手法相当娴熟。
回到学校,冯雪娇嗅到他身上那股洗不掉的孜然味儿,他却装作漫不经心地岔开话题。
除了炸串,剧中人物吃东西的场景还出现过多次。
食堂里,冯雪娇递给秦理的枣肠、请大家吃的麦当劳,既是示好与珍惜友情的信号,也是外来新鲜事物与本土风味的碰撞。
铁道边,秦理和王頔一起吐着 " 白烟 " 吃雪糕,冰冷的空气里,少年人躁动炙热的心紧靠在一起。
医院里,王頔妈给秦理爷爷煮的 " 软化血管 " 的鱼汤,代表着邻里和长辈之间接地气的人情味。
大到冷冽的美学场景,小到嘴边的一口吃食,都充满浓浓的东北味儿。
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命运,勾连得更加紧密。
同时,也将聚焦校园的镜头不断拉远,俯瞰一座失落的城市,乃至完成对整个社会的窥探。
少年充满磨砺的成长历程,照见的是变迁的时代和莫测的人心。
必须说,《胆小鬼》是难得的。
它克服了原著尺度大、人物厚重、多线叙事的改编难点,一针见血,笔触惊艳。
更难得的,是它完全褪去印象中校园剧乱撒人工糖精的甜腻,取而代之的是呛辣,如饮白酒,如剥洋葱。
乍看是充满青春气息和年代感的校园剧;
剥开一层,尝到多重滋味刺激味蕾的犯罪悬疑味儿;
再往下剥,发现它不惧展现少年世界贴满的成人标签,从人物残酷的命运走向窥探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忍。
如此生猛的质感,还原了原著文字的张力,也让我看出了别样的爽感。
很喜欢剧中一幕——
四个好友聚齐。
拄着拐的冯雪娇,慷慨地请大家吃汉堡;羞涩的黄姝,第一次吐露心中的谢意;而王頔跳上桌子,念起自己写的诗。
食堂从躁动到安静,再到人人敲起手中饭盒,一片欢腾。
秦理抬起头,笑了,珍贵的友情又给予了他对抗世界的勇气。
那一刻,屋外仍是天寒地冻,但少年的心滚烫。
四集结束,故事才刚刚开始。
前路漫漫,命途多舛。
我无比好奇罪案与变故背后的真相。
也无比期待,少年在成长中没有熄灭心中的火把,即将在这浊世撕出一片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