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在拍《省港骑兵》时,有场戏要从高处坠落,摔倒后后背着地,直戳戳砸向冰上。
这种敢死队做法,给他们带来了荣耀,留下了伤疤。
"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的信念,也因此成为香港演艺圈行业气质的一个缩影。
港片的巅峰,正是无数这样的演员拿辛酸汗水堆积起来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娱乐圈都流行卖努力人设。
拍戏准点到岗、不用配音、就连哭戏真哭都值得被大夸特夸。
然而,用流量给自己筑起的底座再高,也抵不住自身本事的平庸。
演员头上的那座桂冠,是靠自己挣来的。
天王如刘德华,在去年出道 40 周年的视频中仍十分自谦:
" 不是庆祝一个人红了 40 年,而是庆祝自己认认真真工作了 40 年。"
守时、严谨、敬业是老牌港星的底色。
刘青云在拍《神探大战》时,正值酷暑,每次 6 点半提前到达片场,为一场戏等七八个小时也当是本分。
为保持状态,在片场三个月都没拿过手机,还经常到天桥下体验生活。
在拍《拆弹专家 2》时,刘德华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拍戏的效果,甚至把对手的台词也背过。
让年轻演员十分愧疚,感谢刘德华帮忙逐句提点他的台词。
而童年记忆中永远的黄金配角吴孟达,在拍摄《流浪地球》时,身体状态已经很差,需要有人在一旁看护。
因为角色需要,要穿上 60 斤的宇航服吊威亚,每次拍完,都要吸氧才能缓过来。
饶是这样,他也坚决不用替身。
而这份敬业也不止是在工作中体现。
这些年还活跃在台前的港星,体态和精气神都时刻保持在上镜的状态。
74 岁的郑少秋风度翩翩过马路,担得起玉树临风的形容。
出道 50 周年开演唱会,唱跳 8 分钟都面不改色。
去年大湾区哥哥组团参加《披荆斩棘的哥哥》,岁月稀释了他们气质的不羁和锋利,身形却还是如年轻时一般。
在台上做起动作来,不油腻也不拖拉,堪称唱跳全能。
就连 " 归隐厨房 " 好多年的谢霆锋,在《怒火 · 重案》里从脸到武戏都十分能打。
之所以一遍遍回放他们的高光,有个令人黯然的原因是,后浪远远还不够炸。
正如谢霆锋在采访的时候说,"《怒火 · 重案》里谢霆锋绝对不够好,但是有没有其他选择?"
一言蔽之,前浪还在翻滚,后浪却在糊弄人生。
他们的较真,早已和现今娱乐圈的速食风气拉开一道截然的分野。
无论是谢霆锋这样的星二代,还是刘德华这样的苦孩子。
他们之所以能崛起,不是因为站在了资本的肩膀上,而是对自己的高要求,不允许他们践踏自己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