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突然都端坐在一起抒发感慨。
大谈关于性骚扰的「法律不完善」问题。
朱喆就像个领导一样,梳理着会议精神。
看似高屋建瓴,实则假大空。
在叶蓁蓁提出问题的时候,她还来了一句「蓁蓁,你问得好」。
尬到脚趾抠地。
连弹幕都在吐槽。
「这是访谈节目吗?」
「变成社会教育专辑了。」
「不太尊重观众智商。」
口头上的金句输出,对于女性困境的挖掘只停留在表面。
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女性议题和女性群像剧本是天作之合。
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前提是,基于个体境遇带来的真实感受。
《爱很美味》,就谈到了社会对优秀女性的偏见。
夏梦从小到大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
但优秀却是她一直以来的困扰。
她清醒地认识到男友不能接受女强男弱的局面。
「男友虽然能够接受她的优秀,但也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某个限度,他们的关系就再也回不去了。」
因此,她只能藏拙。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照顾男友的面子,包容男友那可怜的自尊心。
因为优秀,她被曲解成一把冰冷的刀,还被扣上了「不好惹」「爱出风头」「苛刻」。
甚至被男友批评「没有女人的样子」。
以至于分手之后,遇到新的男友,夏梦做了一场大戏只为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通过强烈的黑色幽默,完成了对现实的精准讽刺。
还有提及女性婚恋焦虑的《我在他乡挺好的》。
纪南嘉事业有成。
但还是被妈妈催婚。
「连个男朋友都没有,你挣再多的钱有什么用呢?」
一个如此成功的女性,在他人口中却只剩下「剩女」这个标签。
被明显不如她的相亲对象们百般挑刺。
在世俗的偏见之下,女性的事业价值被不断贬低。
这赤裸裸地揭开了部分女性的婚恋困境。
但现在的许多女性群像剧却完全把女性议题当成了流量密码。
堆砌各种女性议题,试图增加剧集的讨论度。
不断营销这类热搜。
只有噱头,没有内核。
这也导致了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
为了能够迅速展开女性议题,吸引观众,让剧中的女性友谊变得虚浮。
就像《欢乐颂 3》当中。
「新五美」友谊的开端,只是叶蓁蓁给刚搬进小区的三个女主科普了 84 消毒液的知识。
之后几人就一起吃饭,迅速打成一片,无话不谈。
对比现实中,别说邻居了,很多人和合租室友都谈不上熟悉。
就越发显得这样的剧情不切实际。
还有《北辙南辕》。
王珞丹饰演的角色恰巧和女主坐了同一航班。
在逛超市的时候,又碰巧偶遇了。
这时,她还得到了女主的帮助,寻回了之前丢失的钱包。
两人的友情就这样在巧合中展开了。
而在女主洗衣机坏了的时候,她直接给刚认识没几天的女主送了一台高档洗衣机。
和之前的网络热梗「三句话让男人花了 18 万」一样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