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送走丧尸题材的《哭悲》,又迎来晦气的《咒》;
刚刚绞尽脑汁骂完《咒》,鬼屋题材的《民雄鬼屋》又选在了鬼门开的日子上映。
这边惊魂未定,那边台湾地区就要选送超自然恐怖片《该死的阿修罗》参与奥斯卡。
《该死的阿修罗》(2022)
似乎,台湾地区的主流影片,从青春爱情和中二少年,经过一个 U 形转弯,朝着恐怖片的方向狂奔而去 ……
过时的青春爱情
POST WAVE FILM
台湾电影,一直以来以青春爱情片为主力片种。
但从2015 年的《红衣小女孩》以来,青春爱情电影似乎成了过期罐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获得岛内扶助金资助的《红衣小女孩》票房抢眼,续集更是销售到了 19 个地区;另一部从游戏改编而来的《返校》,则是拿下了2.6 亿新台币的票房,成为岛内 8 年来票房最佳的影片。
《返校》(2019)
在这种票房表现之下,著名电影人吴念真说,"《返校》似乎是(台湾电影)未来可以继续发展的方向。"
台湾的恐怖片,深受日式 90 年代密室恐怖片类型的影响,又吸收了香港 " 人肉系列 " 和 " 粉色恐怖 "的套路。
因此,在感官上,呈现出了超越类型化的特色。
恐怖片这一类型,为台湾导演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染缸,既可以表现民俗,又可以表现社会问题,更能将台湾丰富的民间信仰相勾连,营造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审美感受。
《红衣小女孩》聚焦神魔仔,《尸忆》讲的是冥婚,《林投记》改编自林投姐的传说,《粽邪》则以传统的" 送肉粽 " 的除煞仪式为框架。
《红衣小女孩》(2015)
《切小金家的旅馆》是典型的闹鬼喜剧," 沙雕娘炮古惑仔 " 的三人组,加上对于罗家英、朱咪咪等各个时代的符号的借用混用,营造出了一种来源于香港恐怖喜剧的恶趣味。
《逃出立法院》用网红、直播经济关联当下的疫情,具有明确的丧尸恐怖片的传统。
与此同时,岛内的诸多影像创作,也在朝着恐怖转型。
像是剧集、短视频、电子游戏,市井小说,都有着某种恐怖化的倾向——尤其是现象级的《返校》:先有销售了 50 万套的电子游戏,后有剧情解说、试玩视频,最后才产出了电影。
《返校》(2019)
由于游戏和电影对于历史的拆解,从而引发了观众研读历史的兴趣。
台湾商人趁热打铁,《夕生》《打鬼》《冥夏之途》《还愿》等游戏批量上市。
《返校》中所展现的焦虑和恐怖,来源于正常生活被暴力打断,身体的应激反应。但在台湾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内容被恶搞成了二次元的鬼畜视频。
在岛内,恐怖元素已经成为了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
网友除了将《返校》的台词恶搞之外,在棒球比赛的开球仪式是,贞子上阵;各种民间路演、公司尾牙,恐怖电影中的人物,鳞次栉比地出现。
《返校》的游戏画面
这说明,岛内民众已经把恐怖作为一种娱乐元素加以应用,用解密、研究、索隐、二次创作等等方式,将其融入生活。
而这,也就在客观环境上,给恐怖电影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返校》一片,在上映单日票房达到了 2750 万,与恢弘的历史大片《赛德克 · 巴莱》所创下的记录,仅一步之遥。
恐怖赋予记忆
POST WAVE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