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已死。"
这个话题已经说烂了。
观众本可以没有期待,如果说,没有漫天的宣发一次一次地夺人眼球:
顶流女主、百万制作、写意国风……
被粘在古偶仙侠里的杨紫,送上新剧《沉香如屑》。
图源:《沉香如屑》
一个人要被送走多少次,才能不信国产仙侠剧一张嘴。
开剧看了3分钟,全民当场吃席。
还是熟悉的仙侠配色,还是窒息的丧葬风格。全殡葬业的白纱这几年都要被影视城买到通货膨胀。
图源:《沉香如屑》
大白天看的,那叫一个晦气。
图源:《重紫》的路透图
纵观近些年的国产古装仙侠市场,"剧情""演技"这种词姑且不提。
打着百万制作费的仙侠剧的服化道,像是把中国人的审美,摁在地上摩擦。
神话、武侠、古装……本是中式审美浓墨重彩的集大成处。
金庸写侠客是绿肥花浓春风得意马蹄疾,古人谈冷淡是老者一袭蓑衣独钓寒江孤雪。
我们孩童时扮仙女,亦都是抹红唇,簪花束,裹最华丽的床单。
如今百万影视剧,就这?
图源:新浪微博
影视城批发的审美,是时候叫停了。
这些年,为什么影视里大咖一个比一个多,钱一个比一个砸,成片却越来越难看了?
唯缺,"意境"而已。
荧幕里缺失的"意境"
网上有这么一个讨论:为什么现在的导演,越来越不会借景寓意了?
配图是电视剧《三国演义》里一段空镜头。
粗粝的画面没有复杂的角度和滤镜,却是野舟自渡,芦苇瑟瑟,一轮斜阳如血。
图源:《三国演义》剪辑:小巷里的
就是这么一段像片场民工随手拍的废镜头,成了《三国演义》名场面之一。
在一部金戈铁马的宏大三国叙事片中,这么一段突兀的影像留白,却说尽了英雄迟暮,山河破碎,青山白骨的悲凉和天下群雄争霸,烽火狼烟的野心。
一场外景,说尽半部山河。
谈意境,绕不开被翻拍无数遍的四大名著。
拍摄于八十年代的原作,至今,仍然是不可被超越的典中典。
来品一品,上世纪的导演,都是怎么拍四大名著——
自带bgm的西游记,是中式哲学的巅峰:
片尾曲中的剪影意境:
图源:《西游记》
"身、心、情、性、意"对应着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师徒五人。
片中更是出现大量实景山水镜头,寓意四人一马,脚踏红尘妖魔鬼怪。
不愧作者吴承恩在开篇中的题句:"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图源:《西游记》
拍尽草莽英雄的《水浒传》,极具民俗浪漫审美。
浑的水,脏的街,黄的脸,女人艳红的肚兜。
没有精修和磨皮。
却正是这个熙熙攘攘又藏污纳垢的世界,才配得上一批野性侠义又血肉丰盈的水浒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