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持这样的观点,《新神榜:杨戬》是一部强画面弱剧情的电影,一如追光过往的前作。
强画面,没什么可说的,弱剧情,倒可以好好聊聊。
我的看法是,比起画面,《杨戬》的剧情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倒不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就毫无可取之处,缺点是显著存在的,但创作者下了功夫,也是能看出来的。
杨戬这个角色并不好拍。
不好拍,是因为所有人都对他太熟悉,太熟悉就带着固有的印象,想改变,不容易。
在我们最熟悉的 " 沉香劈山救母 " 这一神话故事中,杨戬不但是配角,还是反派。
传统叙事中,以沉香的视角来看,杨戬是不念亲情的天条捍卫者,虽然是至亲的舅父,却也是劈山救母的最大阻力。
要以杨戬为主角,借他的视角走进他的世界,就得将传统的神话故事进行改写,对人物完成重构。
你得让观众觉得杨戬不再是冷冰冰的神,而是活生生的人,虽然观众都知道他是神。
《新神榜:杨戬》一开始摆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落魄的杨戬,化名木二郎的杨戬变成了四处游荡的赏银捕手,神力也大为减弱。
大家最关注的,当然是杨戬的第三只眼睛。
裹着头巾的杨戬将天眼包住,就留给了观众悬念:
他的天眼怎么了?天眼何时开启?
谁都知道,这会成为整部电影燃点的来源。
影片藏住杨戬的天眼,也是先藏住杨戬的神性。藏住神性,才更有人性。
这个思路是对的,影片呈现给观众的 " 草根杨戬 " 这个形象,也是成立的。
但是,怎么让观众和杨戬共情,这个难题,创作者解决得并不好。
传统神话故事中的杨戬,身上的特质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就能够说清:
什么人会为了天条把亲妹妹镇在华山脚下?
这样的杨戬,代表的是冷漠无情与循规蹈矩。
《新神榜:杨戬》必须得改变这样的形象。
颠覆的基础也是从传统神话故事中来的。很多人都知道,不只是沉香有过劈山救母,杨戬也曾劈山救母,一个劈的是华山,一个劈的是桃山,这对舅甥其实有着同款的反叛本性。
一个骨子里有反叛气质的人,为什么会为了天条把亲妹妹镇在华山脚下呢?
影片的设计是,三圣母被镇在华山脚下,不是杨戬无情,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自愿作出的牺牲,杨戬同样为此付出了太多。
但这么一来,杨戬这个角色的内在张力其实是变小了。
太过完美的形象,就没有魅力了。
如果让他遵守天条的一面和本性中叛逆的一面都存在于角色的身上,杨戬这个角色就不会显得那么脸谱化,而会更加迷人。
他身上的 " 反派特质 ",其实是能够加以利用的。
把二郎神变成傻白甜,那就只剩下一个 " 帅 " 字作为记忆点了。
比杨戬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沉香和申公豹这两个配角。
他们都可以代表杨戬的某一面。
为了亲情不顾一切的沉香就像是年轻时的杨戬,只是经历更多的杨戬更成熟,沉香更冲动罢了。
沉香在片中被化名婉罗的巫山神女蒙骗,成了神女的棋子,这也与杨戬被师父玉鼎真人操控形成了对应。
申公豹则和杨戬一样,同样是神界现有体制中的失意人,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成了赏银捕手,一个终日饮酒宣泄心中不快,他们的区别,并没有我们看上去的那么大,不同的或许只是反叛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对于申公豹的塑造着实算得上是出彩,但或许也是因为这段支线太出彩了,反倒更让主线剧情显得有些薄弱了。
另外,影片找好了角色的定位,就得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反派不是杨戬本人,杨戬和沉香要对抗的究竟是谁?
创作者找到的切入点是让杨戬的师父玉鼎真人和他背后的金霞洞充当了反派角色,作为体制的捍卫者的出现。
影片后半部分对核心剧情的解扣,便以玉鼎真人的骗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