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母被压在华山之下,杨戬神力受到重创无法开启天眼,其实都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是为了玉鼎真人和他的金霞洞。
玄鸟终有一天会破山而出,镇住玄鸟,只是为了保金霞洞的安宁,是为了玉鼎真人的一己私利。
对于杨戬来说,师父玉鼎真人所代表的其实也是我们通常讲的 " 天命 ",或者说是 " 宿命 "。
但不管是三圣母还是杨戬,都是被强行赋予的宿命,要完成杨戬的人物弧光,就得让他对抗宿命。
战胜宿命,才能找到自己。
杨戬的两次劈山,在影片中形成了呼应。
两次劈山,都是为亲情所驱使,但区别是,杨戬第一次只是为了救母亲,第二次不光要帮沉香救母亲,还得拯救自己。
这个设计显然是费了心思的,也是能理清脉络的,人物弧光的构建,在我看来也是足够完整的。
问题是,铺垫太冗长了。
沉香的行为需要铺垫,杨戬的反转需要铺垫,玉鼎真人需要铺垫,巫山神女也需要铺垫,看到最后,观众不但可能没搞清反派到底是谁,甚至可能没弄明白主角究竟是沉香还是杨戬。
一定程度上,影片铺陈的信息量太多,杨戬这个角色的欠缺挖掘,都影响到了影片最后给观众带来的爽感。
最后的大战很燃很热血,杨戬重开天眼法天象地的一幕会让人起鸡皮疙瘩,但如果剧情能推进地更快一点,人物的塑造能更立体一些,观众就不会在走出影院时对剧情有那么多质疑了。
说白了,影片最大的问题或许就在于信息量太大太繁复。
频繁的移步换景,不同人物的交替出现,主线和支线的不断切换,都让观众会产生目不暇接之感,还没来得及与人物共情,就得投入新的桥段,多少会让人感到疲惫。
如果创作者能多做一些减法,舍弃一些支线剧情,将主线剧情设计得更加明晰,这部电影就不会也落得个 " 画面强剧情弱 " 的评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