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肖浑 ,作者肖浑
芒果台我真的怕你了,这几季浪姐和披哥,我每次都是看着看着就看不动觉得好无聊,发誓下次一定不看了,可是下一次阵容出来,又总是会有几个让我心动的名字,不看又心痒痒。
这季《披荆斩棘》,就有郑钧、郝云、苏有朋、吴克群、张震岳、杜德伟这几个让我感兴趣的,但都暂且放一放看他们接下来表现吧,我得先说说首期节目个人排名第一的任贤齐。
看到这个排名,后面那些排位也许会有争议,但任贤齐第一,应该不会有任何人诧异吧?他的资历地位和曾经的国民度就是无可取代的事实啊。连一向为人忠厚老实的任贤齐自己都说,他的代表作,很多。
现在00后年轻人大概都不清楚也想象不出任贤齐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那几年有多红了,而作为一个完整经历了他走红全过程的老人家,就有必要在这里科普一下。
我小时候最开始有明星和娱乐圈概念时,因为只知道跟风,所以追过的第一个男明星就是任贤齐(第一个女明星则是徐怀钰)。
那时候我的第一个随身听(这个也需要向年轻朋友科普,是一种随身携带播放磁带或CD的机器,英文名叫Walkman)里放的歌一大半都是他唱的,在学校门口租书店租的娱乐杂志里看到大片大片都是关于他的文章和照片,电视节目里是他,VCD碟片里是他,和同学谈论的是他,卡拉OK里听亲戚朋友唱的还是他。
当然这种狂热没几年就淡去了,后来我开始有自我意识,追求独特的审美品味,于是很少再想到任贤齐。
偶尔想到,我还会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个看起来貌不出众,唱功也谈不上惊人,好像只是大白嗓,创作才华也有限的歌手,为什么会红成现象级?在当年神仙打架凭实力说话的华语乐坛,他凭什么?我们当年到底在迷他什么?
我说他红成了"现象级",这个判断可不是随便下的。当代华语乐坛几十年,红过的歌手很多,但红成现象级的,屈指可数。就像电视剧领域,这么多年来现象级的剧,其实就只有83版《射雕英雄传》、86版《西游记》、92版《新白娘子传奇》、98版《还珠格格》等寥寥几部。
要达到这个级别,必须是红到华夏大地每一个角落,无差别俘获每一个年龄层,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无法回避的话题,而且要是津津乐道,而不是一小部分人吹捧而其他更多人一脸懵逼或一脸嫌弃。
以此为标准,还有哪个歌手能达标呢?任贤齐自己在访谈里说过,在他之前,上一个达到这种现象的,是邓丽君。
初看这话肯定很多人不服气,但细想好像还真是,我一时半会儿好像还真想不出还有谁。李谷一?毛阿敏?都是爸爸妈妈喜欢但年轻人不爱听。张学友?周杰伦?年轻人喜欢但长辈应该没感觉,说不定还会怒斥周杰伦吐词不清唱的什么玩意儿。至于后来的刀郎、庞龙、杨臣刚,红的同时就已经身处鄙视链最底层了。
只有任贤齐,那几年能够让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远到塞外边疆近到祖国心脏,所有人至少会哼两首他的歌,哼的时候还喜滋滋乐呵呵的。
而要列举任贤齐的那些红歌,首先必须得提1997年的成名作《心太软》啊。就是这首歌,让已经三十岁还在乐坛默默无闻随时可能被唱片公司放弃的任贤齐,成为当红炸子鸡并被中国台湾省滚石视作摇钱树。
据说,这首歌也不是瞬间走红的,而是有个扩散发酵的过程。最开始在中国台湾省发片,成绩只能说是还不错,过了段时间,《心太软》红到了大陆,在任贤齐并未去大陆宣传的背景下,就靠民众中的口口相传,慢慢变得街知巷闻起来,然后再反弹回中国台湾省。
这里面还有王菲的推波助澜呢。很多年后任贤齐在节目中亲口感谢王菲,说当年菲姐在中国台湾省上陶子的节目,说《心太软》是那时候北京最流行的歌,大街小巷随便一家店都在放,还说她自己也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