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中视新闻
付出就有回报?
这句话在《风声》里白小年正式登场第一天就被彻底推翻了——苦练一年的苏有朋,没有一个镜头过关。
苏有朋崩溃了。
回到宿舍后,苏有朋整个人脑袋都空了,和经纪人打退堂鼓:
“我们退出吧,我旁边站着的都是影帝、影后,不要因为我的表演耽误整个剧组。”
嘴上这么说,但第二天苏有朋还是硬着头皮又试了一次。
还给导演陈国富唱了一段《游园惊梦》。
虽然影片最后没有采用唱昆曲的部分,但不重要。
重要的是,字正腔圆的念白和媚态,让导演陈国富对这个昔日的偶像演员刮目相看,也让观众第一次给苏有朋贴上了“实力派”的标签——
“白小年”这个角色,为苏有朋拿下了第 30 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一个最佳男配,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
但站上领奖台的苏有朋却动了情,他流着泪说:
“我不需要大家一直关注我肯定我,我只希望有那么一瞬间,就像现在,会让人觉得,啊,原来他过去二十年也挺努力的。”
“挺努力的”——这个词放在现在,可能是说出来就会被人嘲笑最无力的辩驳和洗白。
但苏有朋是货真价实的“努力派”。
做偶像,苏有朋谈不上有天赋。
论唱歌跳舞比不过陈志朋,论帅气也不及吴奇隆,但被叫作“乖乖虎”,就真的一路乖乖考学、努力做偶像。
等到最终实在扛不住才决定退学,但这条路他也已经坚持了6年,有人气有作品。
做演员也不是老天爷赏饭吃。
前半程的闪光,多亏“小虎队”成员的光环,但《还珠》成了一代人的记忆;后半程的转型,则是因为他的死磕,但《风声》里他和一众影后影帝飙戏也没被比下去。
“努力”这个词或许不够炸裂,却是偶像苏有朋、演员苏有朋得以一路走来的根基。
注定要披荆斩棘
苏有朋出道前20年的每一项成绩,都足以让他吃老本吃到退圈。
但不仅“努力”是苏有朋的最佳注脚,折腾也是。
2014年,苏有朋又迎来一次跨界的挑战,做导演。
《左耳》这部电影,如今看来也是很神奇的存在。
前两天微博有个词条叫做:#苏有朋的左耳刷掉了多少人#
杨紫、张云龙、春夏、张雪迎......都是差点出演《左耳》的人。
主演的马思纯、杨洋、陈都灵、欧豪,也都在里面留下了高光时刻。
这部电影在当年获得了4.8亿的票房,入围了当年的金马奖。
苏有朋更是提名了最佳新人导演奖。
那时,制片人评价苏有朋说,从来没见过一个导演能在片场把所有角色的台词都背下来。
拍完这部电影,苏有朋调侃自己说:“原来他们说的一夜白头不是假的。“
杀青之后工作人员见到苏有朋说,哇,你长了一圈白头发。
2016年,苏有朋再次执导《嫌疑人X的献身》。
98天的拍摄,取景地横跨了28个城市。
苏有朋的完美主义贯彻在导演工作上。
林心如就曾吐槽他,一度严苛到“令两人的友谊摇摇欲坠”。
张鲁一也说,导演经常“一个人留下来抠细节”。
那时候娱乐圈跨界做导演的人并不少。
演员、主持、甚至歌手,都来电影院里分一杯羹,但绝大多数都是玩票性质。
可苏有朋的两部转型作品,说起来其实完成度颇高。
拍完《嫌疑人X的献身》后,苏有朋还去纽约大学导演系进修了一段时间。
图源:新浪微博
做一件事就要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苏有朋的进阶之路上,时刻秉持着这条原则。
偶像、演员、导演,这条不无曲折的道路,他始终能够放下原有的一切,重新出发,从头学起。
与其说是内卷,倒不如他是天生的自卷人。
永远在自我鞭策,探索更远的边界在哪里。
这种品格,在当今的偶像界,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