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种情况从来就不局限在国内。
下面这位,名叫杰里米 · 米克斯。
在人生的最初十几年里,杰里米就是个街头混子,他在街头打过架,去过少管所,曾把一个 16 岁的小伙子打到半死。
20 岁那年,杰里米再次入狱,警察把他的照片放到了 FACEBOOK 上。结果,因为长得太帅,24 小时就获得了 1.5 万个赞,不过两天,"# 迷恋重犯星期五 "(#feloncrushfriday)就被疯狂的网友推上了推特热搜。
于是,杰里米从监狱里出来后,直接转型成了模特,在时装周走秀,代言瑞士香水,混得风生水起。
昔日的罪犯成了明星,杀人者成了受害人,社会的祸害被奉为英雄,多年的逃犯变成了梦中情人 …… 在这种种黑白颠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将一切吞没的娱乐化。
内爆的狂欢
多年前,当麦克 · 卢汉提出 " 内爆 " 这个传播学概念时,恐怕没有想到现实与虚拟的界限竟模糊得如此之快。
现如今,娱乐与现实难舍难分,社会新闻与真人秀真假难辨。
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用几个带了 # 的词条,就可以变成一个轻飘飘的乐子;
一场可怕的现代战争,只要扔到社交媒体上,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溶解成一堆梗图和模因,一群阅后即逝的信息飞蚊。
同样,一个人不论犯下多少罪行,只要他身上有供娱乐化的点,就会像汉尼拔与杰森一样,成为这部名为 " 现实 " 的惊悚剧的最佳主角。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为劳荣枝应援的,要么把她当成了一个表达的窗口,借她去批判司法,与他人辩驳,将她当成一条骂战的论据,一个可以被多次引用的现代寓言;
要么就是把她当成一出大戏里的女反派,把她劣迹斑斑的人生抽象成一段跌宕起伏的剧情,用来把玩,用来宣泄,用来娱乐自己空洞的灵魂。
至于那些被铁丝勒死的,被分尸藏进冰箱里的,被无缘无故砍掉头颅的受害者,以及被迫在亲人逝去中煎熬数十年的受害者家属,娱乐者们并不在乎,也无需在乎。
毕竟,这些悲惨的真相,与他们那些极度个人化的妄想无关,与他们不断索求狂欢的内心无关。
他们要的只是吃瓜,只是用被娱乐的现实,去刺激他们麻木的味蕾。
而至于这个瓜到底是用什么做的,谁在乎呢?
设计 / 视觉 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