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也做了一些颠覆性的改编。
劳荣枝为了保命可从来没有袒护过法子英,恨不得把锅全部甩过去;
而在剧中,女犯则对男犯爱得刻骨铭心,甚至愿意用高智商去保护监狱外藏身匿迹、伪装成网约车司机的男人。
但是为什么看得出女犯是有借鉴过劳荣枝案呢?
一个是她与男犯的关系,是互为寄生的,女人提供智商,男人提供暴力;
还有就是这欲盖弥彰的表演欲,哪怕女犯自以为是出于 " 爱情 ",但面对檀健次扮演的警队画像师,就忍不住开启了诱惑模式,满足她内心深处控制人的自负和贪欲。
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劳荣枝的特点。
剧中有一个设计是男逃犯虽然在监狱外暂时没事,但选择了开网约车经常盘旋周围,他知道如果女人没有被放出来,自己就是安全的,这个女人是值得信赖的。
这样的剧情也是为了让观众会些许同情女犯,相信她还真的是被爱蛊惑的聪明傻瓜。
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好像恰恰相反,更接近 " 天真 " 的其实是法子英。
他在被捕之后把一切大包大揽,为女友劳荣枝洗脱一切罪名,甚至在临刑前,都在打探劳荣枝的消息。
而听到劳荣枝还逍遥法外,他笑了。
也许是男性本能的虚荣心被满足了,我居然保护到一个弱女子。
或许真的有爱。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四肢发达,崇尚暴力的他能够为出身简单、自负美貌的劳荣枝,提供的最大,也是唯一的价值。
而反观受益人劳荣枝,享受到法子英无往不利的暴力所带来的优越感,极大地打破了她早已腻烦的平淡生活,开启了放纵、邪性的冒险。
在法子英伏法之后,她也继续着这种生活方式,对声色浮光依然眷恋。
对此,她并不感谢法子英,而是将灭绝人性的罪行全部推卸给对方。
03
红眼睛
或许是巧合,又或许,人类的命运真的相通。
在美国历史上,同样有这样的一对亡命鸳鸯:邦妮与克莱德。
在同名影片中,最耐人寻味的当属两人的相爱。
自比电影明星,对乡下人克莱德爱答不理的邦妮,在克莱德展示开枪之后,饿虎扑食般拥吻他;
而白天靠着枪杆所向披靡的克莱德,却会在深夜因性无能黯然神伤。
所求、所欲,皆是一杆枪所赋予的生杀大权,那接近造物主的至高权力。
而有了这至高的权力,他们那无法实现的梦想——以自己的美貌或雄性魅力凌驾众生——也就获得了十倍、百倍的代偿。
一个残缺不全的男性,和一个自命不凡的女性,就在这组团生杀予夺的过程里,获得了双向的满足。
羁绊深沉,罪行也随之积重难返——恰似劳荣枝与法子英一样,他们走上不归路,杀红了眼。
心满意足的邦妮与克莱德,期待在镇上过上太平日子。
经典黑色电影中,等待他们的是下个路口警察埋伏的百发子弹。
原型故事的结尾更加惨烈,1934 年 5 月 23 日,枪声大作,邦妮和克莱德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什么就被打成了筛子。而枪声如此密集激烈,参与伏击的警察们在事后几小时内耳朵都听不见声音。在他们的福特车里,警察发现了一个萨克斯、三支勃郎宁自动步枪、锯短的长枪、一把点 32 自动手枪、一把点 45 左轮手枪和大约 3000 发子弹。
他们死后,社会争议不断,报纸销量暴增,有疯狂的粉丝视为精神偶像,也有受害人家属联合抗议电影的浪漫化处理。
但有一点是客观的,邦妮与克莱德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的符号,高度概括某一类人:
几乎所有共同选择堕落、走上不归路的情侣都可以认领他们的名字。
进入 21 世纪,现实的结尾中逃亡 20 年的劳荣枝于厦门落网,而彼时的她,不仅有了男友,还过上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哪怕落入法网,劳荣枝都不肯从风花雪月的荒诞中清醒过来,只要活着,带血的生命碎片还在,她就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