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阿精拥有剧里其他角色都不具备的 " 纯粹 "。划重点," 纯粹 " 在这里并不是什么褒义词,它不等同于良善也不等同于邪恶,而是接近于幼童的懵懂和无知。
故事的最初,阿精饱受饥饿之苦,没有接受过任何教化,也不曾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标准,现实世界的规训对她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阶段她所有的行为都是被最原始、也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所驱动的。
男主韩诺大婚,她一门心思只想着偷吃;
被拐到妓院,比起接客她更怕饿肚子;
(老板娘:是我格局小了?)
当花魁芙蓉和阿雪感怜自己的命运时,偷听到二人对话的阿精腹诽:" 两个蠢女人,有福不会享,哭个屁啊!"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先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才能够追求更高层次的友情爱情和自我实现,而现在的阿精,就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
在她的世界里,幸福与否的判断标准就只有物质满足这一条。
没有自己的是非观衍生出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极易被环境影响。
当阿精遇到的是好心收留她的韩家人时,她向善的可能性更大,没犯什么错,做丫鬟做的还算尽责;
当阿精被拐到妓院后,这里的微型生态更复杂、更向下,三教九流、弱肉强食,阿精也迅速掌握了这里的生存法则。
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开始朝着 " 恶 " 的一面发展。
明明才失手杀了芙蓉,
下一秒跟随韩诺来到 8 号当铺看到吃的之后就完全置之度外,开始大吃大喝 ↓
并坦然说出如果杀死芙蓉就能换取自己的好吃好穿,那她愿意这样做。
来到第 8 号当铺后,为了让阿精能更好地打点当铺生意,韩诺让她当掉了自己的粗俗、粗鲁、无赖、狡猾、肤浅、轻佻、虚伪、言而无信来换取学识。
(当铺最赔的一笔买卖)
如果把阿精比作一张白纸,之前在春满楼这个大染缸里,她被染成了 " 黑色 ",经过韩诺这一通操作,阿精又回到了一开始的 " 纯粹 " 状态。
但不同的是,在 8 号当铺打工衣食无忧,原来阿精 " 物质满足 " 这条判断准绳失效了,她亟待建立一条新的标准。
而韩诺是阿精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对她言而有信、不骗她也不欺侮的人,所以很自然的,她把老板韩诺的利益作为了自己新的准绳。
这种关注又在岁月的推移之中渐渐转变成了更微妙的感情。
阿精从一开始只关注自己,到会为了韩诺的悲喜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从陈大伟单元中,为了当铺的生意提议放火烧掉别人的工厂 ↓
到林贤堂单元中,对躺在病床上的苏婷动了恻隐之心,打电话给林贤堂 ↓
再到高峰的单元中,她看着转世的芙蓉,想起了自己曾经的那一刀,产生了愧疚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