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生命里》截图
我们常常祝愿彼此五福临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善终是一种福气,优死也是人的基本权利。
纪录片《生命里》截图
逝者善终,生者善别,这句话我们常说,却常常做不到。
在亲人临终之时,我们总是自私的想要留住哪怕多一秒,自以为是地对他好,却无法感同身受他所承受的痛苦。
纪录片《生命里》截图
" 世纪老人 " 巴金在生前最后的时光就曾饱受过度医疗的折磨。
他最后的 6 年时光,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先是切开气管,后来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机维持生命。
巨大的痛苦让他不止一次的提到:
「我是为你们活着,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凤凰网《旅途》拍过一期节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在门诊时总会问患者一个问题。
幸福活一天和痛苦活十年,哪个重要?
一位处于癌症末期的阿姨直言道:只要一疼就不想活了。
在东方处事哲学中,隐忍是一种美德,但忍痛是一种软暴力。
更何况,癌症末期的痛苦程度是顶级 10 级,堪比分娩。
我很喜欢《说出你的愿望》中,最常表达的一个态度:疼要大声喊出来,不必故作坚强。
坦白讲,在癌症末期,现代医疗已经没有太多可操作空间,而患者需要的是止痛、安慰、照料和关怀,更多的是心理的慰藉。
近几年,临终关怀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它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不让病人和家属在治愈和好转的虚假期待中苦苦挣扎,而是尽可能地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并让患者正视死亡,保持尊严。
纪录片《生命里》截图
2018 年中国第一部聚焦「临终关怀」的纪录片《生命里》,走进上海临汾社区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区。
这里像是个乌托邦,医护人员能笑谈生死,病人也都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的准备和世界告别。
还有位爷爷和《滚蛋吧肿瘤君》里的熊顿一样,安排好自己的葬礼。
在这里,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生命的垂危,而死亡距离人间真的并不遥远。
但又觉得从容、有序,死亡不再是个谈之色变的话题。
但在镜头里,我们也能看出临终关怀病房的推行并不顺利。
有些患者最开始住进临终关怀病房,只是不想死在女儿家里。
住在医院周围的居民,也在窗外挂起镜子,用来反弹晦气。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死亡教育远远不够。
就像路桂军医生说的——
「我们要像狼来了一样,多谈生死,只有谈的够多,我们才能克服对习得性死亡的恐惧,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少一份惶恐,多一份理性。」
多多的谈死亡,好好的爱身边人。
(说出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