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你摆一些很浮夸的表情
然后不到位
眼神不到位,表情不到位
他又要重新拍
一直拍到他满意为止
结果成片出来,老板却一点都不满意。
是啊。
他还是没懂那个道理——他遇到的所有 " 投资人 ",没一个懂电影,他们只是瞄上那块叫做 " 电影 " 的蛋糕而已。
他为啥还要干?
还是那该死的 " 导演梦 " ——
幕后老板给他画饼,有朝一日,会支持他拍电影,正正经经的那种。
直到饼画烂了,直到面对拍出来的东西觉得 " 恶心得想吐 ",他还没看到真金白银的报酬。
金盆洗手,退出,反思,懊悔 ……
以前我只想好好地去创作
然后干这行
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容易
但是最后触犯了法律
没想到拍了黄片
可惜。
还是晚了一步。
02
对于一个有过高光时刻的追梦青年来说,结局固然遗憾。
但,果真如此吗?
再细看些。
梦想里,何尝不夹杂着风口吹起来的泡沫。
这位导演从 2012 年从动画设计毕业,到 2015、16 年接到大制作的拍摄机会,不过 3、4 年。
而彼时盛况空前的网络大电影和网剧兴起,也让他吃到了一波行业红利。
我在 2015 到 2016 年的时候
就摄影掌机的机会很多嘛
就一年可能拍了
十几部网络电影跟网剧
而 2018 年经由制作人推荐,得到拍摄网大的机会,如他所说,实则 " 比预期早了 3-5 年 "。
那时他不过毕业 6 年。
什么概念?
导演宁浩,毕业 7 年后才得到《疯狂的石头》。
1996 年摄影中专毕业,2003 年自掏腰包 4 万,一人担任编剧、导演、摄影,启用素人演员 8 名,才有了处女作《香火》一鸣惊人。
导演忻钰坤,毕业 11 年才等到《心迷宫》。
2003 年他与北电失之交臂,从此在西安片场举录音杆,同时看书自学,直到 2008 年考入北电,再 到 2014 年,《心迷宫》石破天惊。
然而对于更多普通追梦人来说,这个数字可能是——无穷大。
2016 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就业率看似高达 94.2%,但真正签订协议的只有 10.4%,而 70% 以上的人选择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也就是漂着,曲线救国。
再看看作品的成色呢?
《香火》豆瓣 8.4,《心迷宫》豆瓣 8.7。
而周导演那部处女作《灵妖书店:九斩修罗》,豆瓣几乎清一色差评,至于优酷上看起来还可以的 6.7 分,则是因为 ……
△ 啊这,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Sir 勉强看完之后,也只能说:行吧,看得出你干过摄影。
但是剧情逻辑、影片主题和全员演技,往最礼貌了说也只能是:一塌糊涂。
不是每个人都是宁浩、忻钰坤,不是每个人的处女作都能一飞冲天。
只是想说明,对于没有什么才华的普通人,命运已经释放出了足够的善意。
他的跑偏,有其自身的离谱之处。
而如今这种 " 离谱 ",放大到整个影视圈——
或许才是占多数的 " 常规样本 "。
足够幸运的他,曾有过选择的权利。
在面对导演生涯的巨大压力时,一路陪他走来的兄弟曾劝他:去学习,去提升专业能力,不要把你的钱都花在打点人脉、搞钱拍片上。
而他给出的答案是:
我觉得拓展人脉会比我那个时候
去那个干技术会重要
是谁让他这么觉得呢?
" 周导演 " 的堕落当然咎由自取,可他背后一整个急功近利的圈子同样难辞其咎。
于是。
当 " 寒冬袭来 "。
一个个底层周导演被榨干,被套现,那些曾经鼓吹梦想的既得利益者,却成为第一批背刺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