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又错过了一个夏天
文|张颖
编辑|张友发
夏天过去了,暑期档以 91.34 亿(含服务费)的总票房收官了。
这样的成绩,相比去年同期疫情影响下的 73.81 亿(灯塔专业版数据),有 23.77% 的大幅上涨,但还远没有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水平:2018 年暑期档总票房是 173.77 亿,2019 年是 177.78 亿,而今年档期总票房,甚至和八年前的 2014 年暑期档不含服务费的 90.91 亿差不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 91.34 亿又一次建立在历史同档期最高票价的基础上。去年暑期档 36.37 元的平均票价已经刷新纪录,在这之前的 2018、2019 年暑期档平均票价分别为 35.01 元和 35.39 元,但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升至 39.1 ——高票价助推的票房成绩背后,观影人次的流失已经成了无法被掩盖的事实。
灯塔专业版显示,今年暑期档观影人次为 2.34 亿,比作为历史同期最低点(2020 年除外)的去年的 2.03 亿要高出一些,但与 2017 年的 4.74 亿、2018 年的 4.96 亿和 2019 年的 5.02 亿相比,仍然是腰斩。
三年前毒眸(ID:DomoreDumou)曾在文章中提到,暑期档 5 亿的观影人次可能见顶了,但并不是没有挖掘增量观众的可能性。而如今,这个数字回到了 2014 年(当年暑期档有 2.56 亿观影人次),似乎又到了从头再来的境地。
观影人次的下滑已经持续了太久。在这几年的大小档期,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观众的流失。可是这样的情况持续发生在对全年票房起决定作用的暑期档,还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爆款电影没有真正地引发全民观影热潮,中等体量的优质影片供给又没有跟上。在这个夏天,观众对电影,还是没那么感兴趣。
失去的观众要挽回,新的观众要培养,电影市场恢复迟缓,电影要承载的使命实在太多,一部不到 30 亿票房的《独行月球》不够,三个月的暑期档组成的一个夏天,也远远不够。
差在哪儿?
传统意义上对暑期档的统计包括了 6、7、8 三个月份,单拎出来这三个月的票房来看,六月大盘的表现严重拖了后腿。
灯塔专业版显示,6 月大盘报收 19.18 亿(含服务费),观影人次只有 5284.9 万,均为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值(2020 年 6 月电影行业停摆,不计入统计)。要知道,2019 年的 6 月有 41 亿的票房产出,再往前几年的历史同期也都维持在超 30 亿的水平线上,即使是 2014 年 6 月,也有 28.25 亿票房,相比之下今年实在是缩水严重。
当然,这也是种种因素之下的无奈结果。自春节之后,全国多个城市受疫情反复影响,票房重地上海、北京和东北地区等多地影院都经历了停摆,全国电影院营业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情况持续了很久。放映场所关闭也直观地影响了影片的定档上映,灯塔专业版显示,上一个历史同期表现最差的去年 6 月,还是有 62 部影片上映,但今年这个数字直接降到 29 部。
暑期档前三分之一的落魄收场,并不意味着大局已定。在这样一个并非靠节假日氛围拉动消费而形成的档期里,愿意为电影消费的年轻观众群体数量大、档期时间长、容量大,所以仍然可以寄希望于七八月份有 " 奇迹 " 发生。
只不过到了 7 月,对票房做出主要贡献的影片并非期待中的新片、大片,而是在 6 月 24 日上映的《人生大事》。该片在 6 月拿到了 4.97 亿的不错成绩后,在 7 月长线作战、收获了 11.4 亿的票房。
而 7 月的新片《神探大战》,虽然在当月拿到了 6 亿多的票房,但整体表现比较平稳,没有成为有竞争力的爆款——就在行业感慨 " 难道 7 月不会就要这么结束了吗 " 的时刻,《独行月球》在月末横空出世。
影片于 7 月的倒数第三天上映,三天时间拿到了 9.98 亿的票房,最终成为 7 月票房贡献排名第二的影片。它终结了观众只能选择《人生大事》和《神探大战》的尴尬局面,成为 7 月最大的惊喜,并且在 8 月依然几乎没什么对手,稳拿 18.98 亿票房,目前累计票房达 28.97 亿。
而整个八月,新上映的《明日战记》虽然后续靠话题出圈助力票房上涨,但目前票房还是没有突破 7 亿。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也因口碑存在争议而只收获了 3 亿多的成绩,国产片《断 · 桥》和外片《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的表现紧随 " 杨戬 " 之后,均表现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