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独行月球》,那这个暑期档再无能打的新片,整个大盘或许真的就 " 完蛋 " 了。
可作为拯救今年暑期档的爆款,《独行月球》的 " 爆 " 又显得没有那么 " 爆 "。
之前的暑期档因为有过《哪吒》《战狼》这样 50 亿左右票房体量的大爆款出现,拉高了档期能诞生的爆款票房水位,而 " 最不济 " 的,也是 2018 年的《我不是药神》在档期内拿到 30 亿的票房——为什么今年最卖座的《独行月球》与 2018 年的 " 药神 " 票房差距不大,但今年暑期档总票房会比 2018 年同期缩水一半?
从 2018 年暑期档的影片表现就能找到答案。除了第一名《我不是药神》外,还有档期内拿下 25.2 亿票房的《西虹市首富》和近 17 亿的《侏罗纪世界 2》,另外还有《巨齿鲨》《一出好戏》两部档期票房破 10 亿的影片——爆款之下,第二梯队的影片也很能打,几部影片共同烘热大盘、组成了一个 173.77 亿的总成绩。
而今年的格局则显得非常黯淡。《独行月球》之外,只有《人生大事》和《侏罗纪世界 3》两部档期内票房过 10 亿大关的影片,头部之下,严重缺少 " 中流砥柱 " ——爆款不够爆、影响力没发挥出来,第二梯队表现又不够扎实,所以今年的暑期档只能到如今乏善可陈的地步。
可是有吸引力的影片不够多,所带来的结果并非只有一个不够漂亮的票房数字,更重要的是,没有制造出一种热闹的、人人都要去看几部片子的观影氛围,也没有给观众更多的选择,即,对观众来说,在这个暑期档里,没有太多与电影亲近的理由。
观众不会在意暑期档
没有大爆影片的暑期档,是很难在观众心中留下印象的。
对普通观众来说,很少有人会在意电影处在哪个档期,而暑期档作为一个非节日档期,它的存在感高或者低,更是只取决于一件事:新片够不够多,片子够不够好。
首先来看上映新片数量。灯塔专业版显示,今年暑期档三个月有 121 部新片上映,比去年少了 48 部,当然,去年的 7 月 1 日和 8 月 1 日有多部影片重映,拉高了整体的新片数量,而如果与 2017 年的 149 部、2018 年的 138 部和 2019 年的 134 部相比,今年暑期档的新映影片数也是少的。
虽然业界有传言,因种种原因一大批新片定档艰难,无奈错过了暑期档。不管具体原因如何,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体影片定档数量的减少,可能有票房攫取能力的影片未大批量出现,还是会影响观众走进影院的积极性。
再看片子是不是足够好这个问题。
过去暑期档为我们留下的老生常谈的案例无非是:第一,像《战狼 2》这样的全民爆款出现,强势拉回观众,并且挖掘出增量用户;第二,有吸引力的外片也进入这个档期,像《变形金刚 5》《侏罗纪世界 2》这类影片,满足观众对视效大片的需求;大批量优质的中等体量影片供给,让观众产生一种走进影院不管选什么都有的看的感觉。
所以当讨论暑期档的时候,通常最先被提到的就是超级爆款的存在,因为它们往往具备凭借一己之力创造高票房的同时,拉热整个大盘、获取观众对电影的注意力的功能。这对其他差不多时段上映的影片来说,也是一种加持。
今年暑期档卖得最好的《独行月球》,如上文所言,在票房维度不及观众记忆里的 " 战狼 "" 哪吒 " 那么爆,观众评价维度,影片豆瓣评分不过 7,与往年的 " 药神 "" 哪吒 " 口碑评价和话题讨论度存在一定的差距——爆款在口碑上不够爆,观众对电影的信心也没能最大程度地挽回,爆款的威力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进口片 " 小黄人 " 系列新作败北,其他国产片平平无奇,且存在口碑争议大的影片,暑期档整体就没有营造出一种好片多多的声势,所以过往高票房的暑期档所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并未在今年被复制,而观众与影院疏远的惯性,也就没有彻底扭转。
惯性没有打破的直接结果还是体现在观众层面。从上图可以看出,2017 年暑期档观影人次一下子从前一年同期的 3.73 亿多涨至 4.74 亿多,涨幅高达 27%,但是 2018 年并没有维持住这种高昂的上涨态势,只是微涨至 4.96 亿,2019 年同样微涨至突破 5 亿大关,之后便是疫情影响、电影市场停摆之后的极速下滑至谷底,从谷底往上走的路,实在太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