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又出事。
出版过《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女生日记》的童书作家杨红樱发微博称,作品被一些学校图书馆下架。
理由是:不是推荐书目。
对中小学时期还有记忆的朋友," 推不推荐 " 二者的区别,应该很好揣摩。
在推荐书单里的,常常是家长会买的。
除了蛋糕被动。
杨红樱不满的,主要是因为个别书目不被推荐,一些学校直接下架了她的作品。
童书变禁书。
这股风刮了不止一两年了。
我们先看看这波是否又莫名其妙——
处于话题中心的,是杨红樱马小跳系列里的《天真妈妈》。
其实早在 2020 年时,它就被家长翻出来质疑过 " 教唆自杀 "。
罪名好大?
来看内容——
《天真妈妈》中有一段,马小跳由于不想练钢琴,产生了 " 自杀 " 的念头。
他和唐飞在路上讨论自杀的方式。
给出了上吊、像鸟一样跳下来的设想。
漫画由于创作模式不同,还直观画出了文字之外的上吊后吐舌头、倒地不起被粉笔描边的两幅自杀结果图。
老实说,是吓人。
虽然完整情节里,唐飞有劝阻,马小跳也只是想想,打个岔就不想死了。
杨红樱也在两年前回应过,教唆自杀是断章取义,相关情节已删除。
但这次,还是再度引发了讨论。
正反方辩论着一个问题——
这是否会使小朋友模仿自杀?
还是能够告诉小朋友自杀就会死,属于一种死亡教育?
毕竟不是书里不写,小朋友不看,就不存在死亡了。
这讨论让我想起同样因为有自杀描写,家长举报后下架的另一本书。
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丛书中的一段——
《装在口袋里爸爸》
小主人公杨歌决定结束自己。
但跳楼后居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另一时空隧道。
而家长举报是因为在和孩子争执过程中,孩子竟然脱口而出 " 我像杨歌一样死掉就好了!" 把他吓坏了。
先说结论:
我不提倡举报,但我认为,此类情节并不算好的死亡教育。
它只是因为死亡教育缺位,被动地承担了死亡教育的责任。
在教育环境抽真空下,它是孩子少数可能接触到的关于 " 死 " 这一概念的途径。
好像就补上了死亡教育的空白。
但,它或者只是一朵因为没有,所以大家难辨好坏、都往里头装的蘑菇。
好的死亡教育,像《CoCo》(寻梦环游记),虽然也有虚话,构造了一个死后的世界。
但主人公并不是想逃避到亡灵世界。
主旨也能够让我们(是的,其实不止小朋友,看看微博上成年人的讨论,显然缺失的死亡教育让我们都存在着 " 盲 ")明白,生的反面并不是死,而是遗忘。
又或是如《意外抽得幸运签》《马克的完美计划》这类以未成年人自杀为主题的著作,书写、讨论并明证了短途生命的价值。
死亡教育的本质,是理解并接受自然。更高阶的,是使人知 " 死 " 后,更知 " 生 "。
童书自杀情节的问题,不是表现了死,是似乎将 " 死 " 变成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轻率,戏谑,怠惰。
当然,将小事看成天大的事,怎么都过不去,这确实是儿童思维。
但正因为如此窄仄、无助,或者童书作者反而要将重头戏放在解决和疏通。
毕竟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大多缺少沟通和自责。
不会少的,只有 " 锅 "。
删除。
与其说是避免万一会发生的悲剧,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或者也是保护作者。
我记得今年 5 月的一起广西高中生自杀事件,孩子在遗书中控诉自己被同学针对,辱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