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肢体不便,只能一点点将头蹭过去。
他站在虚掩的门前,定定的望着,没有动。
但绳子太细,断了。
妻子跌下床,目光与他四目相对。
1 秒,2 秒,3 秒,冰冷而绝望。
这时他才突然醒过神来似的冲进屋。
「哎呀,你这是做什么」
举手投足,都仿佛一场心知肚明的表演。
然而,妻子的死打开了男人坠落的大门。
起初,他找人给妻子执行死刑。
然后,他帮男孩寻找想死之人执行死刑。
最后,为了掩盖罪行,也为了赏金和佣金,他选择了杀人。
「杀人的善意」?
这一点,太难得到证实。
有例外吗?
或许有。
片中那个求死的眼镜女,就在死前感谢了凶手。
「我真的认为你没有错」
「反正我是没有用的人类」
但,即便某个受害者,当时是多么想要求死。
也掩盖不了凶手本身的行为,是出于恶,而非善。
就像男孩,当时立即反驳了受害者的认可。
「不,人类本身就是没有用的」
而小枫的父亲,最后也没逃脱深渊的引诱。
一旦尝到了杀人谋财的甜头,而且还能用一种「善意」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自己便会在恶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影片结尾,小枫的父亲再次登录了推特账号。
看到一个人给他发了消息:我想死。
第二天,他欣然赴约。
而这一切,全被女儿看在眼里。
本文片名《失踪》。
失踪之前,父亲是一个可怜人。
失踪之后,已经是一个与男孩无异的杀人犯。
失踪的不是父亲,而是他曾经的善意。
这种人性的巨大转变,仿佛墨水悄无声息间就渗透了画纸。
等到发现时已经黑到深处,怎么也擦不掉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