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同行一样,这几年韩国人也没少在恋综细分上折腾,同时引入推理元素、或结合狼人杀玩法。但也和国内一样,细分吸引到的观众及讨论度都有限,许多恋综第一季后就没了下文。
今年韩国人终于在人群细分上下了狠手,将目光投向性少数群体。短短一个月内,两档 LGBT 恋综上线。《男人们的恋爱》率先播出,没有直播间只有合宿真人秀,看得出有明显的实验性质,一期节目也不长,只有不到 20 分钟。
遗憾的是,《男人们的恋爱》仍在套用现有恋综玩法,只是有性少数群体的噱头而已。合宿、打电话、随机约会这些设置已经被其他恋综用滥了,LGBT 与直人情侣之间的差异也完全没通过节目展示出来。
另一档《Marry Queer》更是举起了政治正确大旗,男男 CP、女女 CP 还有跨性别情侣。从节目设置看,这档节目应该更像情侣旅行类恋综的变体。
虽然国综拍摄 LGBT 题材不现实,但将镜头对准新的群体或少数群体,也算是一种真实。比如,不拘泥于颜值过硬高学历的俊男美女,把主角换成普通双非打工仔,录着一半节目突然要赶制 PPT,群众肯定感同身受热烈讨论。
唯美恋综确实足够梦幻,也太温吞了,嘉宾一个个你谦我让,难免让人觉得假。去年底的《单身即地狱》,也算是撕破了恋综你好我好的面纱,既然耍心机就贯彻到底、摆在明面,反倒让人眼前一亮,心机女宋智雅更顺势起飞。
今年的《伊甸园》则更进一步,男女嘉宾各个会撩,全程就是看海王们如何勾心斗角。节目一上来就声明规则:嘉宾们要抛开一切外在条件,年龄、身份、学历、财力通通隐藏掉,在 6 天 5 夜的录制中,尽情释放本能、寻找真爱。
隐去一切外在条件,只遵从于原始欲望,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的体现。国综虽然没法搞得这么露骨,但借鉴日本人前几年搞的《有点心机又怎样》,让嘉宾在节目中适当表露出不那么完美、会耍点心机和手段的一面,或许有意外之喜。
回到原点
流行的素人恋综为观众打造梦幻氛围,在合宿小屋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但也是悬浮的。加之这套模式日趋成熟而过熟,节目中的嘉宾被流程推着走,呈现出千篇一律的人设,久而久之就像明星们一样没了 " 活人味儿 "。
说到素人感、真实性,有意思的是,群众对恋综越来越不信赖,但对网红的婚恋问题仍然十分真情实感,相关事件总能在热搜斩获一席之地。前几天,网红仲尼婚内出轨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在出轨事件之前,仲尼的热度已经有所下滑,却还能在各个平台屠榜,可见群众对这类纠纷的参与热情之高。
总说 " 人类的本质就是磕 CP",其实这倒不一定是共性。人类的本质是爱看热闹,尤其是各种狗血抓马的冲突场面。豆瓣今年 1 月初才建立的 " 夫妻打架群众评理 " 小组,7 个月便吸纳近 7 万名组员,还不包括硬糖君这样只关注不入组的。
与其他纠纷相比,婚恋矛盾没有任何评理准入门槛,结没结婚、搞没搞过对象都不要紧,谁能可以输出一番。这就使得与其他纠纷相比,婚恋矛盾天然就能获得更多讨论热度。不少恋综的热搜词条,也与嘉宾们无意流露的小矛盾有关。
这几年地方相亲节目突然于社交网络走红,也证明群众对于狗血剧情的渴求。那些东北老年相亲综艺,嘉宾什么都敢说,谁也不藏着掖着演偶像剧玩猜心游戏,虽狗血却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短视频平台的相亲直播间,也是不少无聊群众打发时间的去处。这类直播间里,男女嘉宾连麦的同时,其他群众也可以围观,有些直播间围观还需要缴纳少许入场费,别说还真有人愿意掏腰包,因为 " 你也不知道他们会说出什么来,有时候聊急了相互 battle 妙语连珠,比看综艺有意思多了 "。就说《非诚勿扰》,虽曾因造假、刻意引导冲突备受诟病,但人家一播就是 12 年,绝对的长寿综艺,在台播综艺中收视、招商情况也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