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透露聊的第一个小时基本不能用,节目剪辑很多都是用一小时后的片子。
因为有些人刚来不熟悉有点放不开,到第二小时的时候,基本都聊熟了,酒也喝到位了,大家开始放开说了。
等录制结束让嘉宾回看的时候,嘉宾们很多都 " 不用不用不用看 "。
就这样,一边主持节目一边搞电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年对电影的热情在一部又一部烂片中流失。
但再痛苦,他都会认真工作,因为不想让老板投资的钱打水漂。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苦中作乐,把电影当做很大的玩具,变着法儿的玩,找最好的外景、找最好的酒、让女星穿最好的旗袍 ……
直到有一天,实在受不了现下的工作状态,越来越讨厌当下的工作,他某天又跟邵逸夫商量,咱能不能拍一部不赚钱但质量高的片子,比如 40 部里拍一部这样的。
可邵逸夫是个商人,他考虑的角度是,既然 40 部都可以赚钱,为什么要拍 39 部?
商量无果后,蔡澜选择离开邵氏,因为实在不想每天虚度在烂片中,一直付出却拍不了自己想拍的戏太痛苦。
外面干了一段时间,当想法没那么执拗的时候又回去。
不过,他高估了自己,发现无论如何都不喜欢那种工作后,果断离开。
多年后说起这段监制经历,他坦言不会为此感到骄傲。
离开邵氏接下来做什么,蔡澜想起母亲的一句话," 成为专家很赚钱 "。
不喜欢干电影,那就成为吃的专家吧,反正自己爱吃。
于是,开始正儿八经研究吃喝。
有时候为了研究哪种食物的哪种做法最好吃,他到处跑,挨个比较,比较完国内又跑去国外比较。
一个接一个试吃,一边吃还一边分享心得。
不是常有人说一家店好不好吃,可以看蔡澜跟店家合作时笑不笑嘛 ~
此话不假,本人证实过。
上《鲁豫有约》期间,俩人路过一家店,他说当初不知道好不好吃,就露出要笑不笑的表情。
跟鲁豫聊的时候说,这次得笑了 ~
还透露,当初为了弥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之前,时不时听明星调侃周润发是九龙城的大哥,因为跟街头商贩太熟了,他去那里逛一圈,回家都不用煮饭。
其实,很多港星都跟发哥相似,蔡澜也不例外,平时闲来无事就和太太吃早茶,不挑贵的,只挑好吃的。
哪里卖的贵、哪里有特色 …… 都一清二楚。
早些年还和朋友研究《射雕英雄传》里黄蓉食诱洪七公的一道菜——24 桥明月夜。
经过多方试验,终于搬上餐桌,让无数人都尝到这道美食。
后来还透露,曾研究过《红楼梦》里的美食,评价:不太好吃,不如 24 桥明月夜。
该说不说,爱吃会吃能吃的人很多,但像蔡澜酱紫将吃吃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