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看,这都可以是个足够感人、足够震撼的故事。
但是,电影里却为这个角色塞入了太多喜剧元素,继而彻底消解了她的悲剧属性。
这一幕特效也被吐槽做得敷衍
另一个新角色,是克里斯蒂安 · 贝尔饰演的「屠神者」格尔。
他也是全片中唯一一个拒绝逗比的人物。
作为大反派,自带黑白滤镜。
强烈的色差对比下,凸显了自己的高逼格。
克里斯蒂安 · 贝尔的表演为这个角色增光不少。
既演得出当反派时的邪恶嘴脸。
也演得了望向女儿的温柔依恋。
只可惜,碰上一群逗比的贝尔,不逗比反倒割裂了。
全片中,好像就他一个人在好好演戏。
不脱线,不搞笑,认认真真地搞事业——屠杀众神。
就这样,还是没成功。
实在是为我们贡献了一本反励志的绝佳教材:
凡人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神二代的嘻嘻哈哈。
你说气不气。
一直以来,《雷神》系列的风格都有点摇摆不定。
相较于钢铁侠、美国队长这些角色,雷神总是缺乏吸引力。
一方面,是因为故事背景依靠西方古典神话,离当下时代过于遥远。
另一方面,则是角色本身魅力不足。
有些傲慢的天神形象,大家只觉得很强很猛,但真要将心比心地喜欢,有点难。
这也是为什么,前三部拍下来,最受欢迎的反而是那个处处不如雷神、总想着取而代之的诡计之神。
所以,前三部《雷神》都一直在变换风格,不断在寻找最适合角色的电影风格。
第一部的导演,是英国戏剧界大咖,肯尼斯 · 布拉纳。
显然,最初是想赋予作品一些古希腊宫廷悲剧的意味。
但是市场反馈并不好,这一风格只能作罢。
第二部找来了电视剧导演,阿兰 · 泰勒。
参与过《权游》《广告狂人》等经典美剧的制作。
说明,这一部基本进入标准化作业。
只求无功,但求无过。
故事是啥,很多人估计记不得了。
只记得兄弟 CP,磕得过瘾。
第三部找来鬼才导演,塔伊加 · 维迪提。
他是近几年大红大紫的无厘头玩咖。
拍摄过《乔乔的异想世界》《追捕野蛮人》等口碑不俗的电影。
塔导不走寻常路,彻底放弃了前两部几乎所有的角色塑造。
玩破格,玩解构。
把「诸神黄昏」这个希腊神话中最惨烈的故事,变成大型娱乐秀。
最终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角色崩得一塌糊涂,索尔彻底变成逗比。
但影片喜剧效果意外成功。
正因此,第四部延续这个风格也就成了必然。
只可惜。
《雷神 4》,成也喜剧,败也喜剧。
电影无限放大前作里大家最喜欢的喜剧元素。
但是,却完全不加以节制。
如此一来,随着风格一起放飞的,除了喜剧风格,还有完全崩坏的剧情。
人物变得单薄,故事变得贫乏,情感变得悬浮。